2 今梦 2年前 219次点击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
⑴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
⑵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译文】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鉴赏】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由元稹所作的七言绝句诗。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后。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八月,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在京城被人刺杀,上疏极请追捕凶手,查清这一事件,陈词激切,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诗人被贬通州,正卧病在床,听到这一消息,心情非常难过,立刻抱病写下了这首诗远寄江州。
起句即事写景:“残灯无焰影幢幢”,夜深了,灯残油尽,只剩下昏暗的灯影在摇曳。接着二、三两句叙事、抒情。“此夕闻君谪九江”,在这样凄凉暗淡的深夜,忽然听到好友被谪九江的消息,不禁“垂死病中惊坐起”,“ 惊坐起”三字,把消息的惊人和闻者的震惊以及当时难受的心情,都强烈地表达了出来。末句以景结情,“暗风吹雨入寒窗”。夜已很深,诗人惊坐床上,只听见风雨扑窗的声音。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这首诗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 影幢幢”、“ 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后来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清沈德潜说此诗“过作苦语而失者”(《说诗眸语》),这样说恐怕是欠妥的。作者与白居易相交至密,友情极深。二人同受权贵打击,被迫离京,左迁外郡,心境都很凄凉,发而为诗,语言悲苦,自是真挚感情的流露,这是很自然的。这一类诗,在二人诗集中还有很多。
《唐才子传》说:“微之(元稹)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由此可见,两人的感情深厚,而彼此酬答的诗作亦充满挚情。
作者经历
公元810年,元稹已经31岁了,但是正值壮年的元稹并没有在仕途上青云直上,反而因为敢于直言进谏受到宦官的打压,惨遭贬谪。
遭受巨大打击的元稹几近崩溃,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最后病魔缠身不得不卧床静养。
五年之后,也就是公元815年,白居易也因为上书请求彻查刺杀宰相的真凶而得罪权贵,最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当时任通州司马的元稹听到这个消息,仰天长叹,对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发出了深深的同情,但是他那时的情感一定不止这一种,所以在病床上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自己本来遭受打击、重病在身,心情极度郁闷,忽然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更是万分震惊,这样的冤屈连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让万般无奈与愁苦齐齐涌上心头。
我们经常说心中想的是什么眼里就会看到什么,这实际上是因为自己的不同心境所以对眼睛所看到的景物进行了主观解释与加工,元稹也不例外。
因为心情悲凉,他所看到的“灯”是没有光线的“残灯”,他所看到的“影子”是在风中摇曳不定的模样,他所看到的“风”原本没有明暗之分,此时也成了“暗风”,他所看到的“窗子”也是破败不堪的“寒窗”。
元稹用一系列被赋予了情感的意象来传递自己的情感,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目之所及,都是元稹用感情描摹出来的动人意象。
灯影绰绰,忽然听说白居易被贬九江,身患重病的元稹从床上猛然坐起,恰逢此时寒风呼啸,破败的窗户咿呀作响,不止身体饱受寒冷的侵袭,心灵也倍受凄凉孤苦的折磨。
应该说“垂死病中惊坐起”是这首诗的传神之笔,不仅仅告诉了我们元稹的近况,也十分形象地刻画出了他的神情和动作,还显示出他与白居易之间的深情厚谊,更隐约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
其实元稹当年被贬之时白居易也写了一首类似的诗词,只不过流传没有那么广泛。诗词的题目和全文太长,我就节选其中几句和大家分享一下。
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
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开缄见手札,一纸十三行。
大家读到这几句诗是不是感觉和元稹的诗词有几分相似?当年元稹前往江陵赴任,白居易感慨万千,所以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好友遭遇的同情和对时局的不满。
信使匆匆叩门,送来好友的书信。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甚至连衣服也来不及整理,到看到元稹被贬的消息时同样震惊不已。
或许拥有相同抱负的人自古以来就是惺惺相惜的,不然他们也不可能有高山流水般的情谊,他们更不可能拥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人生志向!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