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墨纸一笔画惆怅 1年前 242次点击
毛大妮泪眼蒙蒙,目送着丈夫上了车,才依依不舍转身回了家。
她是新婚,去年春节前才和吕二明结了婚。
正月里打工的人都走了,吕二明还不愿走。婆婆心知肚明,也不催促。
毛大妮说:“二月初八是娘家大集,刚结婚,头年不能不去。”
吕二明磨磨蹭蹭住到2月底,小两口再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才不得不泪眼婆娑分了手。
尽管婆婆没掉脸色,小两口也得有点自知之明。
吕二明的哥哥吕大明那年和大嫂腊月结了婚,第2年春节正月初就随着村里人打工走了。
如今吕二明在家耽误了一个多月,况且家里还有三明、小妹,还没分家,不能太不像话。
别看毛大妮婆婆是个妇道人家,但是个精明人,公公是个榆木疙瘩老实人,常年也在外打工,家里大多是婆婆拿主意。
每年春节后,她都要把一家人叫到一起开个家庭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
会上说:“像大明二明结了婚的,每年向家中交1万元就行,谁家的孩子学杂费自己掏,婆婆和小妹在家负责看孩子做饭,三明没结婚,每年向家中交3万元。”
这条规定一说出来,马上有人响应,大嫂和三明都笑盈盈点点头。
大嫂见毛大妮犹疑,偷偷拽拽她的衣角说:“刚结婚的小两口都有那么一段腻歪期,我刚结婚时也像你一样,但你得看长远点儿。
就像我两个孩子了,婆婆每天帮着照看。我还能在附近找个活干,回家又能陪着孩子,大明除交给婆婆1万元,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了,这样多合算?
虽然咱在家看着像守活寡,但婆婆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吗?熬到有了孩子,心思就变了,你看婆婆不也是把公公赶出去挣钱了吗?”
毛大妮听嫂子一番教诲,心中不由合计:
嫂子当然合算,大哥除去交的钱,每年还能余个好几万。
而自己现在没孩子,她如果跟着二明一块上外地打工,还得租房,支起锅盆瓢盆开支也不低,等于自己一个人白干了,想想也就算了。
婆婆见大家都同意,毛大妮没表态,少数服从多数,按婆婆的意见办。
吕二明不像大明那么老实,干了一个多月活,又想媳妇,偷偷跑回家,和毛大妮温存几日,又悄悄上班走了。
婆婆知道后也不干涉,不管你上多长时间班,给家里交的钱不能变,爱住多久住多久。
新婚激情难耐,隔不了多久,二明就跑到家里住几天。
日月如梭,转眼间一年过去,二明除给婆婆交了1万元后,腰包瘪了,挣的钱都捐给铁道部了。
“我不干了,今年必须分家!”
又一次家庭会议上,毛大妮投出了反对票。
婆婆当即同意,于是毛大妮成了自由人。
婆婆说:“只要分了家出去的,以后孩子我不负责带。”
毛大妮不以为然:“带就带呗,况且我现在还没孩子呢。”
她想过,与其让二明一直来回跑,不如她也上城里,也不用再守活寡,还能省一笔路费。
她决定,等二明再上城里打工时,他们一块走。
加油。继续更新,为楼主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