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梦入江南烟雨醉红尘 7小时前 39次点击
大唐开元年间,盛世繁华,长安城内歌舞升平。唐玄宗李隆基刚刚从骊山行宫归来,却不知为何,一回到大明宫就病倒了。这一病非同小可,高烧不退,夜夜惊梦,御医们束手无策,朝野上下无不忧心忡忡。
"陛下,该喝药了。"高力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碗黑褐色的汤药,跪在龙榻前。
玄宗勉强睁开眼,面色苍白如纸,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摆了摆手,声音虚弱:"拿开...这些药喝了月余,不见半点效果..."
杨贵妃坐在床边,一双美目中满是忧虑。她轻轻握住玄宗的手,发现那手竟冰凉如铁。"陛下,您多少喝一些吧,太医说这方子是专门为您调配的。"
窗外,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着窗棂,发出沙沙的声响。玄宗忽然浑身一颤,眼中闪过一丝恐惧。"爱妃...你听,那声音又来了..."
杨贵妃侧耳倾听,除了风声,什么也没听见。但她知道,自从从骊山回来,皇帝就常说听见奇怪的声音,看见不干净的东西。
"陛下多虑了,只是秋风扫落叶罢了。"她强作笑颜,却掩饰不住眼中的担忧。
夜深人静,大明宫内一片寂静。守夜的太监宫女们打着瞌睡,只有几个侍卫还强撑着精神站岗。忽然,一阵阴风从殿外吹来,吹灭了廊下的几盏灯笼。
龙榻上的玄宗猛地睁开眼睛,他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窜上来。殿内的烛火不知何时变成了幽绿色,照得四周鬼气森森。
"来...来人..."他想喊,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微弱得连自己都听不清。
就在这时,一个矮小的黑影从殿角慢慢爬了出来。那东西约莫三尺高,通体漆黑,只有一双血红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它蹑手蹑脚地爬到龙榻前,伸出枯枝般的手指,轻轻勾走了挂在床头的玉笛。
"小贼!"玄宗想喊,却发不出声。只见那小鬼得意洋洋地晃了晃偷来的玉笛,又转向梳妆台,从杨贵妃的绣囊盒中掏出一个精美的绣香囊。
小鬼将两样宝物抱在怀中,绕着大殿蹦蹦跳跳,发出刺耳的尖笑声。它时而爬上房梁,时而钻入案底,仿佛在故意戏弄无法动弹的皇帝。
就在小鬼得意忘形之际,殿门突然被一阵狂风吹开。一个高大的身影踏着沉重的步伐走了进来。那是一个身穿破烂蓝袍、蓬头垢面、满脸虬髯的大汉,他双目如炬,面容狰狞,手中握着一柄锈迹斑斑的宝剑。
"妖孽休走!"大汉一声怒吼,震得殿内梁柱都微微颤动。
小鬼吓得魂飞魄散,丢下宝物就想逃跑。但大汉动作更快,一个箭步上前,铁钳般的大手一把掐住了小鬼的脖子。
"饶...饶命..."小鬼挣扎着求饶。
大汉冷笑一声:"祸乱人间,盗取圣物,罪该万死!"说罢,伸出两指,竟生生将小鬼的双眼挖了出来。小鬼发出凄厉的惨叫,大汉却毫不动容,将那小鬼整个塞入口中,咀嚼几下便吞了下去。
玄宗看得目瞪口呆,既恐惧又惊讶。那大汉转过身来,虽然面目狰狞,眼神却异常清明。
"壮士...是何方神圣?"玄宗终于能发出声音。
大汉单膝跪地,抱拳行礼:"臣钟馗氏,本是终南山下一介书生,曾赴京参加科举,却因相貌丑陋被考官黜落。臣愤而触阶身亡,蒙玉帝怜悯,封为
驱魔真君
,专司捉拿人间妖孽。今日感知宫中有邪祟作乱,特来为陛下除害。"
玄宗闻言,心中既惊且喜:"原来是钟进士!朕有眼不识泰山。不知壮士可愿常驻宫中,护佑朕与百姓平安?"
钟馗摇头道:"臣职责在身,需游走四方除妖。但陛下可命画师绘臣图像,张贴于门户,自有驱邪避鬼之效。"说完,他的身影渐渐化作一片红光,消散于殿中。
"钟进士!钟进士!"玄宗伸手想挽留,却抓了个空。
"陛下!陛下!您怎么了?"杨贵妃的声音将玄宗从梦中唤醒。他猛地坐起身来,发现天已大亮,自己浑身大汗,但奇怪的是,那种缠绕多日的沉重感竟然消失了。
"爱妃...朕做了一个奇梦..."玄宗将梦中情景详细告知。说来也怪,自从这个梦后,他的病情竟一日好过一日,不出三日,便完全康复了。
这一日,玄宗召见了宫廷首席画师吴道子。
"吴爱卿,朕要你画一幅画。"玄宗兴致勃勃地说,"画一个身穿蓝袍、蓬发虬髯、面目威严的大汉捉拿小鬼的场景。"
吴道子恭敬地问道:"不知陛下要画的是哪位神仙?"
"此乃钟馗,驱魔真君。"玄宗将梦中情景娓娓道来,吴道子听得入神,手中画笔不自觉地开始在白纸上勾勒。
说来神奇,吴道子虽从未见过钟馗,笔下形象却与玄宗梦中所见分毫不差。只见画中钟馗怒目圆睁,一手持剑,一手捉拿小鬼,气势逼人,栩栩如生。
"妙!妙极了!"玄宗拍案叫绝,"这正是朕梦中所见的钟馗进士!"
吴道子自己也感到惊讶:"微臣下笔时,仿佛有人指引一般,这钟馗形象自然而然就浮现出来了。"
玄宗大喜,当即下旨:"传朕旨意,将此画刻版印刷,颁行天下各州县。自今以后,每年岁末,家家户户须张贴此画于门上,以驱邪避鬼,保一方平安!"
圣旨一出,朝野震动。工部连夜赶制雕版,将吴道子的《
钟馗捉鬼图
》复制成千上万份。不到一月,全国各地的主要城市都已收到了这份特殊的"御赐门神"。
长安城西市的一家书画铺前,老板正高声吆喝:"新鲜出炉的钟馗像!皇上亲封的驱魔真君!挂门上,保平安!小鬼不敢近,妖邪全跑光!"
百姓们争相购买,很快供不应求。有穷苦人家买不起的,就借来邻居家的画像,自己用黄纸临摹。
"听说这钟馗真君原是个读书人,因相貌丑陋被考官嫌弃,愤而自杀,死后成了捉鬼大神。"茶楼里,一个老者向周围人讲述着。
"可不是嘛,我表哥在宫里当差,说皇上病了一个多月,什么药都不管用,结果钟馗显灵捉了个小鬼,皇上第二天就好了!"另一个中年人神秘兮兮地补充道。
就这样,钟馗捉鬼的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越传越神。人们发现,自从门上贴了钟馗像,家里确实安宁了许多,夜半怪声消失了,小孩夜啼也少了。
转眼到了除夕,长安城内万家灯火,喜气洋洋。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崭新的钟馗像,取代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神。孩子们穿着新衣,在街上放爆竹,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
皇宫里,玄宗站在高台上,望着满城灯火,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高力士在一旁躬身道:"陛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连妖魔鬼怪都不敢作乱了,这都是托陛下的洪福啊。"
玄宗摇摇头:"不,这是钟馗真君的功劳。传朕旨意,在终南山为钟馗建庙,四时祭祀,以酬其恩德。"
就在此时,一阵清风吹过,仿佛带着一声遥远的笑声。玄宗若有所感,抬头望向星空,只见一颗红星格外明亮,闪烁如钟馗炯炯有神的眼睛。
从此以后,每逢岁末,张贴钟馗像就成了民间必不可少的习俗。人们相信,只要有这位嫉恶如仇的驱魔真君守护家门,任何妖魔鬼怪都不敢靠近。而钟馗的故事,也随着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