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小玉米 8个月前 231次点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夜读》专栏
又是一年“五四”,既然是属于青年的节日,自然要展现青年的关心和思考。鲁迅先生说,“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所以,今天的《夜读》,便将9位青年朋友联合了起来,他们将以循环问答的形式,相互答疑,传递力量;他们既是提问者,也是回答者。
《夜读》会作为首个问题的发起者,第一位青年在回答后,给下一位青年留一问题,下一位青年作答,并给下下位青年留一问题,如此循环,以作交流。
发起
《夜读》问 青年:
你理想中的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是什么样子?
施睿贇(复旦大学学生) 答 《夜读》:
于我而言,理想的当代中国青年形象尚且是一个模糊的轮廓。如此审慎地落笔不仅是因为担心自己文笔平平,无法描摹出他万分之一的美好,更因为我相信散发着多样魅力的“你、我、他”,无法用一个确定统一的标准来涵括。不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斗胆将自己个人的理想包袱加诸这位“当代中国青年”吧。
他可以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在面临更多变数的时代,他如大多数的同伴那样,用功于自己热爱的学习、事业,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中,有时也感到迷茫、疲惫而暂时停下脚步。他的人生际遇没有一帆风顺的“主人公光环”,但是挫折与痛苦帮助塑造一颗敏感柔软的心,更推动他一步步觉察自我、建立起稳定的精神内核,最终找到立身处世的生命意义——内心始终坚守的信仰。然后,用一生中每一份脚踏实地的努力去践行它。
不管哪一代的中国青年,名留青史的是极少数的英雄,居于多数的“平凡者”却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面貌。每一点星光都是组成银河不可或缺的一份,而在这片光芒覆盖之下的大地,也一定会如愿地更加繁荣、美好。
我想问下一位青年
你现在的生活和你十年前想象的一样吗?有哪些超出了预期?
王格尔(园艺师) 答 施睿贇:
12年前毕业时,在留京户口和喜爱的工作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我觉得无论如何,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都要比其他东西更重要。
10多年来,工作并没有一帆风顺,也面临过高薪跳槽的诱惑,但我都没有选择离开。虽然不像十年前坚定留下时预想的轰轰烈烈,也没有取得值得骄傲的成就,但我也从来没后悔过这十多年间的每一次选择,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给了我更多的价值和快乐。
我想问下一位青年
你认为的理想生活是什么?
陆月(品牌公关) 答 王格尔:
我的理想生活,大致和鲁迅先生说的差不多,“我想此后,只要能以工作赚得生活费,不受意外的气,又有一点自己玩玩的余暇,就可以算是万分幸福了。”
但我不赞成“躺平”,奋斗永远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只是在奋斗中,我们还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情绪和精神,让自己更多地打开,吸纳世界的可能性。
我想问下一位青年
我现在做的事和我当初学的东西毫无关系,如果我们无法按照我们的所学来生活,那应该按照什么来生活?曾经的学习又有什么意义?
阎新超(中学老师) 答 陆月:
生活的罗盘,本就不是由“所学”产生磁力,要想明白我想成为什么样的“我”,然后找到可能的路径,并以此确定要学什么,从而走得更远、更不惶恐。
过去的学习,要去做分析——
哪些是作用于精神世界的,那是人生远航的压舱石,看似无用却有根本性意义;
哪些只是技术性的,而且在当下面临迭代的危机;
最紧要且令人不致陷入虚无的,真正的学习是要让人获得思考的能力、自我革命的决心、久久为功的动能——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
我想问下一位青年
你最近在读什么书?你最渴望从现阶段的阅读中获得什么?
张钰良(出版人) 答 阎新超:
最近在读万玛才旦的《故事只讲了一半》。万玛才旦是国内少数坚持用藏语进行文学创作的作家和导演。很早前我曾看过他的电影《气球》,当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万玛才旦,还和他约定等我再去青海时一定要见面聚聚,谁知那次告别竟成了永别。
去年我去青海登山,在路上想起和他的约定,感慨万千。他的故事的确只讲了一半,前不久他的电影遗作《雪豹》上映,因为工作太忙,始终没能挤出时间走进电影院,但我还是又翻了翻他的这本文学遗作,是为纪念。
我想问下一位青年
在一段旅途当中,你认为去往哪里和与谁同行相比,哪一个更重要?
李峙(总台主持人) 答 张钰良:
对我这个“尾奏青年”而言,去往哪里比与谁同行更重要。因为我的旅行绝大部分都是独行,是为了“离开熟悉的桌子,拔掉身上的电池”,去更多没去过的地方,经历更多别人的生活日常。一个人在路上,可以更随心随性地走走停停,以“那个男的”的身份静观他人,反观自己。
当然,一个人旅行偶尔也会感到孤独,比如想给自己拍几张“到此一游”的时候,比如邻桌欢声笑语觥筹交错,我却一人吃盖饭的时候……但人生的得失喜忧总是“捆绑销售”:我享受了独行的自由,就得接受甚至承受由此带来的“可怜”。旅途中,别人怎么看独行的“这个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欢在那个当下的自己。
我想问下一位青年
你现在的状态是单身,恋爱还是已婚?你觉得这种状态最棒的一点是什么?
阿柴(媒体人) 答 李峙:
已婚。从小到大每次生病、受伤,父母都会先责备我,“怎么回事怎么搞的”“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后来有一个人让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我可以心安理得被照顾,不用有任何负罪感,有什么计划因此被打乱也不要紧,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所谓的“关心则乱”。现在我才知道这就叫能提供正面的情绪价值。幸运的已婚,大概就是遇到一个人,能帮你慢慢抚平那些年成长路上的小小遗憾。
我想问下一位青年
你现在做的事是你真正喜欢的事吗?如果它无法维持你的生活,你还会继续吗?
黄磊(编剧 作家) 答 阿柴:
很幸运,我现在做的就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十年前,你如果问我写作养不活自己,你还会继续写下去吗?我会坚定地回答,会,那是我的梦想,我必须坚持。但现在不一样了,经历得越多越明白,生活首先是生,才能更好地活。我会先保证温饱,生活自立,再去追求梦想和远方。如果无法养活自己,我绝对会想办法寻找另一条道路走下去,然后再追求自己的“喜欢”,那时候写作也许会成为爱好或梦想。
“留白天地宽”,人生不是非要撞南墙,有时候也可以迂回达到目的。
我想问下一位青年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是怎样抵御孤独的?
江流(编辑) 答 黄磊:
对于你的问题,我其实没有太好的建议,但有一个故事,可以与你共享,是关于汪曾祺先生的:
他在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家人做短暂的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于是我又常想,一个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的孤独,从塞外寒冷的黄风中快乐地朝着自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铁凝《温暖孤独旅程》)
从事文字工作的你,相信也用你的文学,或是蘑菇,照亮过许多灵魂,给他们带去过欢欣与慰藉。这个过程里的孤独,会因此充满价值,转变成无穷的力量。
那就祝我们,不惧孤独,勇敢追梦,充满力量。
如果你可以向某个特定的人提问,
你会向谁提出怎样的问题?
欢迎来留言区里分享!
为追梦的青年而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