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给大家分享熊召政的《张居正》的小说。

2 Princessr 1个月前 126次点击

茅盾文学奖:《张居正》第一卷 木兰歌

熊召政的《张居正》一共有四卷。

这部作品是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年代横跨1993年至2002年,并于2002年结集出版发行。

全书共四卷,以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作为首辅大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历程。

这部作品荣获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权谋与理想的交响乐章。

张居正》第一卷《

木兰歌

》主要讲述了张居正在明朝隆庆六年至万历元年期间逐步崛起并初步展开抱负的故事。

《木兰歌》作为第一卷,开篇之作,奠定了整个系列的基调,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开。

初入内阁的谨慎行事,缓缓铺开了张居正从幕后走向前台,逐步实施其改革大业的壮丽篇章。

深厚的历史底蕴、复杂的人物群像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背景设定

时间背景:故事发生在明朝隆庆六年至万历元年,这一时期正值明朝中后期,皇权更迭,局势动荡不安。

社会背景:国库空虚,大臣擅权,吏治败落,广西庆远府山高林密加之官吏盘剥,匪患猖獗,大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这些背景事件为张居正等大佬的斗争提供了舞台。他们需要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对手的各种挑战。

《木兰歌》中,人物众多,性格鲜明

高拱:首辅大臣,人称高胡子,性格强势,门生遍布朝野,与张居正存在权力斗争,因斗争失败而出局,黯然离场。

张居正:次辅,本书的核心人物,慎思笃行、有远见卓识。

冯保:

司礼监秉笔太监

,十二岁入宫,清河县人。工于心计、对横竖不让他坐上

掌印太监

的高拱恨之入骨。与张居正结盟,共同对抗政敌。他在后续的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朱翊钧:年轻的万历皇帝,年幼登基。

李贵妃(李太后):万历皇帝的生母,对张居正持支持态度,聪明人,深谙朝堂之道,笃信佛教。

贴身婢女容儿、管家高福、徐爵、游七、

两广总督

李延、殷正茂、掌印孟冲、商人胡自皋、邵大侠、李铁嘴、王真人、方老汉、王篆、一如师傅等等。

第一卷中还涉及了其他众多配角,朝中大臣、地方官员、宫女太监等,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明朝宫廷社会图景。

这些角色在故事中各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轨迹,共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第一卷《木兰歌》,韬光养晦,终于上位首辅。

围绕隆庆皇帝得

杨梅疮

病重、去世,皇权发生变更的特定时期,

详细描绘了

高拱、张居正、冯保三位关键人物之间的争斗逐渐升级。

通过权力斗争,展现了明朝中后期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熊召政先生在写作过程中深入研究了相关史料,同时又不失文学想象力,使得整个故事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趣味性。

高拱喝二米粥大发雷霆、冯保让管家去南京购买佛珠送给李贵妃、魏学曾听连环计、冯保潜访学士府、西暖阁惊听登闻鼓、御门宣旨、权臣销籍详细描绘了宫廷内外各派势力之间的此消彼长,以及他们如何利用各种手段争夺权力。这些斗争不仅限于朝堂之上,还延伸到宫外,门生朋党、故旧侠客等各方势力都被卷入其中。

深入地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值得一读。

茅盾文学奖:《张居正》第二卷 水龙吟

《张居正》第二卷

《水龙吟》

是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系列中的一卷,

这一卷的内容主要围绕张居正在成为首辅后,面对复杂朝堂局势和困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引发的纷争展开。

在张居正成功登上首辅之位后,即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柄国生涯初期。

第二卷,承接了第一卷《

木兰歌

》的紧张氛围,继续讲述张居正登上首辅之位后的斗争与变革历程。小说开篇便以京城里“胡椒苏木折俸事件”为引子,迅速带入到那个时代。

大明国库空虚,财源枯竭,财务危机,需要强有力的改革来重振朝纲。

为了缓解这一危机,张居正决定以胡椒苏木折官员的薪俸。这一举措本意是救急,却意外地引发了京城内的一场轩然大波。

朝臣们非议汹汹,认为此举有损官员颜面,还有邱公公的外甥武官章大郎借机滋事,储济仓大使王崧殉职,械斗,打油诗、歌谣、不利的舆情,老国丈告状,六品主事悬梁等阻挠张居正的改革。在这场纷争中,张居正展现了其高超的智慧和手腕,缉拿要犯、他借助后宫与太监的力量,实行京察,整顿吏治,揭开了万历新政的序幕。

事件最终升级为一系列冲突和命案,冯保纵火导致官员和平民伤亡,王希烈畏罪自杀。

张居正借此机会控制了局势,并扫清了进一步改革的障碍。

人物塑造深刻而多维

在《水龙吟》中,张居正的形象丰满而立体。他果敢与决绝,又有远见与魄力。正面对重重困难,沉得住气。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对家人、朋友和红颜知己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李太后:作为万历皇帝的母亲,她有美丽的外表,极其深的城府,卓然独立的主见,是张居正的盟友,是他背后的支持者。李太后的性格坚韧、宽容、机敏,对张居正既有爱慕之情,又能保持理智,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为小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冯保已经是

手握大权的

司礼监掌印太监

,是张居正的重要盟友,形象复杂,

作为内廷的重要力量,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的权力关系,在这一阶段中,三人逐渐趋向稳定。

杨博:作为朝中老臣之一,他虽然对张居正的改革有所保留,但总体上仍表现出一定的智慧和妥协精神。形象相对温和而理智。

作为张居正的政敌,高拱余党左侍郎王希烈、魏学曾等人,在第二卷中不断制造麻烦,企图阻挠张居正的改革。他们的存在增加了小说的紧张感,也凸显了张居正的艰难与不易。

情节紧凑、悬念迭起,

浪漫与现实交织

第二卷《水龙吟》的故事情节紧凑而跌宕起伏。从“胡椒苏木折俸事件”的爆发,到京察的推行,再到一系列斗争的展开,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张居正在面对重重压力时,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智,他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手腕,逐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这一过程中,张居正一方面要应对朝臣们的非议与阻挠,还要处理宫廷内外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要与李太后、冯保等盟友保持紧密合作,还要时刻提防高拱余党的暗算。这种紧张而复杂的环境,为小说增添了几分悬疑与刺激。

《水龙吟》作为《张居正》系列的第二卷,不仅继承了第一卷的优点,还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小说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加工和虚构。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万历朝的生态和社会风貌。同时,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的元素,使得小说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感染力。

值得一读。

茅盾文学奖:《张居正》第三卷 金缕曲

《张居正》第三卷《金缕曲》更是以其紧张的权力斗争展开。

权谋与改革的交响乐章

第三卷《金缕曲》承接第二卷《水龙吟》的故事脉络,继续讲述张居正在权力稳固之后,如何着手进行一系列艰难的改革。

此时,明朝的国库空虚、吏治腐烂、民生凋敝,张居正面对的是一个亟待拯救的国家。唯有通过大刀阔斧地继续改革,才能重振大明王朝。

国家兴旺,重在吏治;朝廷盛衰,功在财政,一手吏治,一手财政。

第三部着重描写了张居正因大力推行新政、整饬吏治、改革赋税、惩抑豪强所激起的各种社会冲突,并通过朝野上下、宫廷内外错综复杂的斗争。

财政改革正式实施,京城里风声鹤唳物议沸腾。

经过两年多吏治,十八衙门已在张居正手中牢牢掌握。

但财政触动的都是大户利益,皇亲国戚,官员也无可奈何。

老臣朱衡被内廷公公诓骗,税关的人水火棍误伤张老太爷,赵知府蛇蝎施毒计,宋师爷诓骗冤囚,自家人张老太爷收受田地,弟弟张居谦也是一副借升天之势作派,管家游七娶管家小姐。戚将军告御状:劣质棉衣,士兵冻死......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有着艰难抉择和坚定信念。

在《金缕曲》中,张居正首先着手的是经济改革。他改制税政,将十大税关脱离地方而单独建制,由户部直管,有效防止了地方官员的贪腐。

内廷为皇帝制造龙衣的费用异常高昂,张居正通过查堵织造局龙袍织造用银的漏洞,大幅削减额度,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派金学曾稽查赐赏过多过滥的子粒田,并进行征税,治理了烂了一百多年、每年耗银百万的骚递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张居正推行清丈田地,追缴大量私田的逃税,极大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除了经济改革,张居正还致力于吏治改革。他推行“考成法”,为官员设置“考功薄”,将皇帝上谕安排的工作,官员执行的时限、效果均记录在册,作为升迁、调动、罢黜的依据。

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自然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在《金缕曲》中,通过国舅弄玄扮妖道,孙督造报忧开启挑衅,应天馆拜访神秘客,铁女寺毒杀赵谦,一系列的情节,朝野上下、宫廷内外错综复杂的斗争。

皇亲国戚的骄横无度、污吏贪官的淫奢无度、清流词客的短视迂腐,与张居正的改革决心形成了鲜明对比。

人物群像:生动鲜活

在《金缕曲》中,张居正他是铁腕宰相,又是深谋远虑的改革家。是清流代表,成为万历小皇帝的座上宾和老师。他与狡黠圆滑的司礼监掌印冯保持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玉娘之间柔情似水。他步步为营,徐徐图之。

李太后与万历皇帝是权力背后的支持者。

李太后和万历皇帝在第三卷《金缕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太后温婉严谨,对张居正有着深厚的信任和支持。她在后宫中支持张居正的改革,还在关键时刻为他撑腰。万历皇帝虽然年幼,但有张居正的悉心教导下。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是新政展开的稳固基石。

保守势力与反对者:改革的绊脚石,不乏保守势力和反对者的形象。驸马都尉许从成、国舅武清伯李伟、国丈李伟等人因为既得利益受损而阻挠改革,或因为短视迂腐而误解张居正的改革意图。

朱衡、邵大侠、玉娘等一众配角同样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金缕曲》中延续了前两卷的艺术风格,情节跌宕起伏,气韵生动。

围绕龙袍织造、征税风波、将士棉衣购置、夺情事件等核心事件展开,层层递进。

在征税风波中,张居正通过改制税政、削减织造局用银、稽查子粒田等措施,有效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也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神经,引发了朝野激烈冲突。

将士棉衣购置事件则是第三卷中的一大高潮。因棉衣质量问题导致将士冻死,戚继光连夜赶到张居正府上告状。皇亲国戚与贪官污吏的勾结。

夺情事件则进一步加深了张居正的悲剧命运。在他父亲去世之际,本应丁忧守制的张居正却因国家需要而被迫夺情留任。这一决定虽然得到了皇帝的默许和李太后的支持,但也让他背负了巨大的道德压力和舆论指责。

隆庆时期六年都做不成的事情,张居正花两年的时间就大功告成。朝廷手中有粮,百姓又得到实惠,因此耕夫野老,庶民都夸万历新政的好处,子粒田征税,十大税关的改制,屯边与马政,宫中用度削减和两京大衙门裁汰冗员节缩举措,国库银两大幅增加。

而暗箭随处都是。

值得一读。

茅盾文学奖:《张居正》第四卷 火凤凰

熊召政的《张居正》一共有四卷。《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继承了前三卷的特色,但是更突出了张居正的悲剧命运。

权力与命运的交响乐章

张居正》第四卷

《火凤凰》

承接前三卷的故事脉络,继续讲述张居正作为大明王朝最有权势的首辅,其晚年生活及万历新政的后续影响。

本卷开篇即是张居正被准假三月南归回湖广江陵老家葬父的壮观场面,禁兵千余名随行护卫,声势浩大,几乎可与万历相提并论。然而,这表面的荣耀背后,却隐藏着张居正即将面临的巨大危机。

在这过程中,有官员争相宴请,有乱发度牒,有路过探望前首辅高拱,金学曾整顿学院,小皇帝寻欢曲流馆,太后夜闯御花园......

随着张居正的去世,

冯保被贬至南京和被抄家,后又充净军悬梁自尽。张宏成为司礼

掌印太监

,张鲸接替冯保职位。

张居正生前苦心经营的一切迅速瓦解。数月之内,他提拔的肱骨之臣被尽数替换,朝廷启用了张居正坚决不用的士林清官,游七、徐爵、冯邦宁、陈应凤等人被斩首西市。张居正本人更是被剥夺封号,追缴一切诰赠,家被抄,原来三丈高的坟被削去两丈,家人或蒙冤而死或发配充军,几乎遭遇灭门之灾。

这一系列的变故,有封建专制皇权的冷酷无情,也有改革者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悲剧。

在《火凤凰》中,

小说开篇,张居正南归葬父的壮观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这不仅是对张居正权势的直观展现,也为后续剧情的急转直下埋下了伏笔。

南归葬父

荣耀与悲凉的对比中,

更能感受到封建专制皇权的冷酷无情以及改革者的无奈与悲剧。

万历新政的成效和反噬:作为张居正一生事业的巅峰之作,成效显著,使明朝国力得到显著提升。然而,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新政的成果迅速瓦解,甚至成为其倒台的导火索。

人物群像:生动鲜活

张居正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其形象复杂而立体。他推行万历新政,使明朝国力得到显著提升,恩宠加身,权倾朝野;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为了品尝密云龙茶的真谛,他不惜费尽心思;在政务繁忙之余,他仍不忘去积香炉探望心爱的人,缠绵与戚将军赠送的双胞胎胡姬。他得痔疮,肠子都有漏出来,仍然兢兢业业。然而,正是这样的张居正,在权力的巅峰时刻也未能逃脱命运。

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情感复杂多变,既有敬重与依赖,又有憎恨与忌惮。少年时期的他,在张居正的辅佐下逐渐成长,对张居正的言听计从。这一时期的万历已和王皇后成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小太监孙海、客用、张鲸的唆使之下,色心徒增,秽乱后宫。他追求金钱,不断地要银子,私铸铜钱。他对权力的渴望日益增强,最终对张居正及其家族、门生故旧动手,彻底清算。这一转变,有薄情寡恩,有皇权的专制与冷酷,也有人性中对权力的无限追求。

李太后:万历新政的铁三角已经不复存在,不到四十的李太后安度晚年,抄经念佛,享受孙儿绕膝之欢,再也不能就朝廷的政事发挥一丁点的作用。落得清闲,也有点憔悴,每天夜交子时,总会从慈宁宫传出单调的木鱼声。

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火凤凰》通过对张居正、万历皇帝、冯保等人物复杂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性中的多面性。无论是张居正的雷霆手段与悲剧命运,还是万历皇帝的矛盾情感与权力欲望,亦或是冯保的忠诚与贪墨,都能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也能对人性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火凤凰》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了探讨权力、命运与人性不可多得的佳作。有丰富的情节设置和紧张的故事节奏。

值得一读。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