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3 樱桃小丸子 4小时前 67次点击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伛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頽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译文

滁州城的四周全是山。它西南 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一眼望去,树木繁茂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只见)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下,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像鸟展翅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座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宾客们来到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自号为“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要说那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绽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下降,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致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赶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的百姓在出游。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冽;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设的宴席。

宴会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目标,下棋的人获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闹,这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模样。(那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零散纷乱,太守回去,宾客们跟从。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然而鸟儿只知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明白太守把游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醉了能和大家一同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共 6 条评论
望雨 4小时前
0 

感谢楼主分享经典文言文。

bach 4小时前
0 
想起之前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为了偷懒,很多地方,连句子都没弄通顺。
微风细雨 4小时前
0 
这个是不是多音字啊?我书上写的是醉翁写的是256点亭记
0 

ong和weng在盲文中的写法是一样的

以前记得还背过的,但现在都忘光了
黎明之剑 2小时前
0 
呃看这标题我背过,但是为什么一看什么都不记得啊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