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翩若惊鸿 2年前 274次点击
本次辩题是【我们是否应该接受「冒犯式」脱口秀?】
近年来,脱口秀表演凭借其松散的结构和轻松的氛围被广泛地接受,随性的表演形式也让脱口秀演员们有了更多发挥空间。其中,一种以语言冒犯他人为娱乐手段的「冒犯式」脱口秀表演随之出现。
有的人认为,社会应该接受「冒犯式」脱口秀,因为这只是表演的一部分,没有必要过于较真。就如同电影中无厘头的情节一样,只要能达到幽默的效果,什么都是出彩的。因此,冒犯和讽刺可以接受。而且,这种冒犯也是观众和演员间的互动方式,可以强化观众的体验。
不过,也有人认为我们不应该接受「冒犯式」的脱口秀表演,因为它脱离了喜剧本身,是没有幽默水平的体现。同时,这种冒犯难以把握界限,很容易对他人的心理造成影响。
那么,在你看来,我们是否应该接受「冒犯式」脱口秀?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各位共同挑选出的优秀辩论作品,看看双方辩手在思考中迸发出了怎样的观点和想法。哪一方会更能说服你呢~
Round 1
我方观点是应该接受冒犯式脱口秀。脱口秀的冒犯,无需较真。脱口秀,本就是冒犯的艺术。想要增加笑点,想要观众开怀大笑,想要评委由于哪个爆梗而点亮灯牌,演员们一定会改变着方法,更换着演讲稿,让自己的演出更幽默,更有水平,更新颖别致,便会有必要地或不由衷地加入一些冒犯。因为,搞笑这个词,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贬义。试想你所认为的搞笑的事物,有哪些可以用正能量来形容。观遍几乎所有脱口秀演员的演出,都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冒犯,要么冒犯自己,要么冒犯他人,我们只能接受这些演员的风格,接受这脱口秀领域里别样的艺术。
我方观点是不应该接受冒犯式脱口秀。脱口秀是一种以幽默形式与观众一起讨论某个话题的一个谈话节目。第一“幽默”,第二“谈话”由此可知,脱口秀是一种幽默,但这种幽默可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首先,冒犯别人本身就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何况是一冒犯某一个人来博得其他人的快乐。有人把冒犯当做表演的一部分,觉得没必要较真,那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被冒犯的人不是你。学会换位思考是一种能力。脱口秀面向全国观众,被冒犯的人就像是公开处刑,仿佛一身不挂的被所有人笑话,这莫过于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其次,脱口秀本该是一种善意的笑话。如果说能引起幽默的效果就是好的,那么脱口秀的内涵又在哪呢?强化观众体验的方法有很多,不必如此另走偏锋。
Round 2
脱口秀舞台上,冒犯自己一直是被接受的,这点毫无争议。再深入看看,几乎所有讲述者都会调侃自己几句,台下观众往往会哄堂大笑。观众发笑的原因,包含了故事前后落差引起的笑点,但更重要的是,观众在这些引人发笑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并与讲述者产生了共鸣 。我们面对喜剧发笑,又何尝不是在感慨自己?其实,我们笑的更多的是其中的故事,而非当事人本身。当事人更像是一个标签化的存在,他的本分更多是担任一个笑点的载体,而非笑点本身。一个笑点,如果悬空放置,难免有飘忽不定、不甚真实之感,总会引起听者的怀疑。若是为其找个真实存在的载体,则更能增强听众的沉浸感,达到更好的效果,而这个载体是谁原则上都可以,只是安放在有些人的身上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明白脱口秀演员并非针对人,这种误会就能消解大半了。
脱口秀正如文字一般,演员的品格掩在言语举止的深处,一言一行都彰显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在人群面前大肆冒犯别人以取得幽默的行为不应被提倡。无论是因为如今集体无意识的不断强化,还是因为受众群体的幼龄化趋向,不恰当地引导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脱口秀的初衷确实属于“冒犯的艺术”,但是在其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因地域、文化、演员、听众等的差异性,展现出其多样性,在部分领域逐渐偏离了“艺术”的初衷。耽于对他人的嘲讽而忽视自己的不足,不断举着放大镜在细枝末节中窥探他人的人生而最终迷失了自己,或许能够得到群众的掌声与欢笑,但始终得不到个人的品质,丢掉了脱口秀的初衷。而真正优秀的脱口秀演员不仅擅长在不冒犯的情况下幽默评价社会或政治上的现象,输出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还善于由己而发,笑语间阐释自己曾经十分在意但在智慧的不断递升下终究谅解的事情。
Round 3
自我冒犯在脱口秀中是一种近乎“自嘲”的表达。例如在《脱口秀大会》中的小佳,讲述自己所属的童年,为了身患残疾的小佳不自卑,小佳的父母从小给他灌输了一种“只有你这样才正常”的思想。于是,童年的小佳是这样评价其他正常的孩子:“他们好可怜哪,竟然双脚都在地上走。”哄堂大笑,笑声中充满悲剧的内核。自我冒犯的根本是和解自己,娱乐他人。说到底,它并不“冒犯”,它只是正视自身,不去逃避。优或劣,简或奢,悲惨或幸福,都是真正的自己,我们在一次次“自我冒犯"的碎片中,逐渐拼凑出完整的真正的自己。再者是冒犯他人。我们需要承认,脱口秀虽然有嘲讽或讽刺,但是它们并非凭空得来,都是依据事实加以推论的,它是批判的一种,但它却比此判温和得多,它以一种玩笑的方式巧妙的指出他人的缺点,并未让他人下不来台。因此,脱口秀里的“冒犯”应当被正视,为何要被“不接受”呢?本是好的方法,却被现代社会一个错误的“习惯”所蒙蔽——不肯听“忠言”,不肯服“良药。
脱口秀本质是给人欢乐的,而不是借刀杀人用冒犯的方法,对他人实行诛心之刑。身体的创伤也许过些日子便可以恢复,然而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恢复的,表演者无疑通过问他人的经历或细微的观察,暗讽他人的外貌特征或过往经历。难道为了成就自我与艺术就能对其余人实行精神死刑吗?表演者很难把握好分寸,让被冒犯者不受到精神创伤。冒犯式脱口秀的出现,快乐与悲痛变成了两个极端情绪,未被冒犯的人体会不到被冒犯人的情,内心舒畅开心;被冒犯的人体会不到旁人的愉悦,因为被冒犯使得情绪悲痛。或许有人被冒犯后会一笑了之,但是我们不能武断心思敏捷的人会悲痛不已。
Round 4
讽刺的是现实,冒犯的是资本。冒犯式脱口秀并非完全是没有幽默水平的体现,恰恰相反的是,要完美漂亮的进行冒犯式脱口秀需要演员强大的概括能力以及对事情的整体了解性,以便进行含蓄包装和更深层次的暗讽甚至是一语双关点出真相。它是喜剧的延伸,是喜剧的内涵对解释现实的更挺近一步。冒犯式脱口秀并非是没有度地进行叙述观点,俗话说点到为止,说多了又有什么用呢?况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会对台下观众进行冒犯——鲜见有演员冒犯自己经济来源的饭碗的情况。只要有度,把握好度,真的被冒犯又何妨?一笑报以,双方皆乐。冒犯式脱口秀不是真正的冒犯,冒犯的是所谓的“道德底线”“受伤的心”,真理是牢不可破的。
有正方辩友声称“冒犯式”脱口秀是对资本的反讽,然而在我看来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点于脱口秀的本质便不难得知,它是资本组织而起的,面向观众的节目。“冒犯式”脱口秀就如同新兴的“网络小说”一般,我们需要深究其爆火的原因——是一时的博人眼球。传统的电视节目与脱口秀的区别,就如同文学与之网络小说,前者以数百年的沉淀而闻名遐迩,后者以时代潮流的乐趣而引人注目,前者是以硬实力为主,而后者以新颖与感官的快乐为基调,也会基于此迅速泯灭于潮流的后浪之中。平日里对他人的冒犯如此刺耳,然而包装上节目与时代的糖衣之后却成为了大庭广众之下的乐趣所在,因为开诚布公的承认着冒犯,所以光明正大的拒绝了尊重他人。就像是有人提前对受害者说:“我想要取下你一根手指。”当他就像他所说的,割下受害者一根手指的时候,受害者真的会如此原谅他吗?
小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娱乐形式,脱口秀的出现无疑受到了大范围的关注,各种评价也从四方涌现。
正方辩友们认为,“冒犯”的手法本身就是这台表演的一部分,应当抱着轻松的心态去接受。更进一步的,他们认为这种冒犯是对社会和个人的解构,是一种“苦口良药”,值得被重视起来,也正是这样有内容的冒犯,更能彰显艺术的价值。
反方辩友则认为,脱口秀的冒犯,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平衡的“度”——谁也无法保证台上的对白是毒药还是解药。无论如何,总会有人受到精神上的伤害。另外,也许哗众取宠的搞笑方式能够短时内取得效果,但是却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应不应该接受具备攻击性的脱口秀表演?对于个人而言,相信只要有过完整的观看体验,大家就能够得出自己的答案。对于整个观众群体而言,时间也能检验出一切。最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各种娱乐活动或者社会热点事件时,应当拥有辩证看待的能力。理智成熟的思考,永远有助于我们接近真相。
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尺度,不能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