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徽宗:人生长恨水长东 是无为昏君还是艺术小天才?

6 翩若惊鸿 2年前 1737次点击

相信机智的你们早已发现,今天的文章标题引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中那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为什么写宋徽宗,却要以李后主自怜自伤之作相比呢?

答案是,这两个人的命运有着灵魂深处的相似性。

身为君主,他们都没能履行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为政无能,还在有生之年遭遇亡国变故,被俘软禁,将老祖宗传下来的饭碗砸得稀巴烂。

但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又都有着出色的美学感知力和艺术成就,是各自所处时代最闪亮的文化符号之一,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

或许你不曾主动了解过宋徽宗的生平,但你一定对他的故事有所耳闻。因为他就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将好汉们逼上梁山的那位昏君的历史原型。

除此以外,我们今天熟知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也都是在宋徽宗推行的文化政策下产出的。

一个人居然同时是昏君和艺术家?如此复杂纠结的身份,他究竟度过了怎样的人生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宋代君王吧~

宋 徽 宗 其 人

宋徽宗(1082年-1135年),名赵佶,字宣和主人,是北宋王朝的第8位皇帝,即宋神宗之子、宋哲宗之弟。

在成为帝王以前,赵佶一直过着滋润的风流日子。他爱好广泛,对书法、绘画、诗词、蹴鞠、道学均有涉猎,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

谁曾想,在他18岁那年,兄长宋哲宗(赵煦)英年早逝、膝下无子。作为候选继承人,赵佶被向太后扶上了皇位,自此卷入理想与责任的复杂张力中。

尽管肩负着统治国家的重任,但这位年轻的皇帝似乎并不能长久而稳定地输出政治能量。

上位后,他先后推出了财政、币制、盐法、茶法、采矿业等等领域的新政改革。这些政策虽然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具体实行层面仍然沦为了贪官污吏搜刮民脂的工具,极大地加重百姓负担,助长吏治腐败。

此外,宋徽宗把军国机要托付给蔡京、高俅等宠臣,对他们深信不疑,进一步加重了奸佞或结党营私、或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宠臣们深知徽宗喜爱艺术鉴赏,为媚主固位,发动各方势力投其所好。运输奇花异草的花石纲(一种特殊的交通运输,十艘船为一纲)、搜刮各地奇石建成的艮岳......种种手段使民怨越积越深,国力也日渐衰微。

1119年和1120年,梁山起义与方腊起义先后爆发,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迎来了内部社会矛盾的大撕裂。

1126年,金军进攻开封。由于童贯、高俅等人长期主兵,军队内部贪腐不断,在前期对辽作战的过程中输得一败涂地,到金军灭辽攻宋之际,已无招架之力。危急存亡的时刻,宋徽宗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宋钦宗),自己试图南逃未果。

1127年,金军占领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和宋钦宗沦为俘虏,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金人将两位皇帝掳至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宋徽宗在寒冷的北域度过了余生,于1135年过世。

发 展 文 艺 推 陈 出 新

虽然宋徽宗的政治表现令人失望,但他在艺术上的才华却不容忽视。

一方面,他有着出色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敏锐的文物保护意识,是资深的收藏家,在位期间主持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合集,对宫廷收藏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成为了后世研究宋史的珍贵史料。

另一方面,他博采前人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宋徽宗从唐代褚遂良、薛曜等人的书法中学习,自创疏朗端正、遒丽瘦硬的“瘦金体”,又继承宋朝名家崔白的清澹风格,绘制了不少精致立体的花鸟画。

他还成立翰林书画院,并创造性地在科举考试中添加绘画考核,鼓励画家们将唐诗意境融入宫廷画,大力推动了“院体画”的成就。相传他曾出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考察画家以画境传诗情,以视觉表嗅觉的能力。在众多着力于画花或马的画家中,一位画家勾勒了这样一幅图景:士人驾马,骏马疾驰,蝶绕蹄飞——就这样传神地突出了“香”的意味。

宋徽宗在位26年,是北宋文艺事业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北宋画师社会地位上升的巅峰时期。他以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方式,拓宽了文艺创作者的发展通道,极大地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热情,开创了“诗画相融”的艺术盛景,又以系统收编、专业评鉴的方式,保护了珍贵的文物孤品,使后世艺术史研究有了详具可考的史料。他既是一位成果累累的艺术家,又是惜才爱才,全力促进北宋文化发展的领导者。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继承传统,也需要推陈出新。韩愈、柳宗元承袭秦汉散文,反对古板骈文,引领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使文坛创作更加自由飞扬。宋徽宗将唐诗的意韵融入画意,激发了一代院体画家的创作能量,将北宋绘画事业的发展推向顶峰。他们的成就启发我们,艺术离不开先锋意识,创作离不开先破后立。

毁 誉 参 半 孰 是 孰 非

从史学家对于宋徽宗的评价来看,纠结惋惜之语不在少数。

宋史专家王曾瑜评价:“宋徽宗是历代帝王中首屈一指的天才艺术家,他在音乐、绘画、书法、棋艺、诗词等方面的才华,和处置军国大事的昏聩,有机地融合于一身。”

美国史学家伊沛霞评价:“传统意义上的纵情多指声色犬马,而宋徽宗没有那么颓废,他热衷的是园林、寺庙、艺术和古董。”

《宋徽宗》[美]伊沛霞 著

然而,他的昏庸、奢靡、软弱,都不契合一代明君应有的品质。他继位时,宋朝国力正盛,民间商贸往来密切,虽有外族侵扰,但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强国。他在位的26年里,不曾发生过损失惨重的洪灾、旱灾和蝗灾,本应是风调雨顺、国富民安的好日子。只可惜他偏信宠臣、误判时势、压榨民生、贪生怕死,身在帝位却不体恤民情,身为国主却无护国气魄,他的一系列错误加速了北宋王朝的倾覆。

但他与生俱来的审美敏感与匠心独运的丹青作品,又不断提醒着旁观者,这是一位值得被记住的艺术家。

有学者感叹,若不是宋哲宗(徽宗之兄)英年早逝未留子嗣,宋徽宗本可做一世潇洒的清闲王爷,全身心投入他所热爱的文艺事业。而北宋的覆灭,是内忧外患长年累月积攒的结果,并不能归于徽宗一人统治才能的平庸。

宋徽宗被掳至五国城后,悲戚悔恨不已,曾吟赋“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等诗词抒发感慨。或许,在今人眼中,造成这亡国之恨的根源,固然有其主观过失,但更多的,是个体被时代无端裹挟的无奈吧。

  一粒细沙,放在陆地上便隐入尘埃,放在海蚌中则化为珍珠。不同的环境,决定着不同的角色与机会。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徽宗赵佶,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却被迫承担了帝王的责任。兴趣、能力与责任的错位,不仅深刻地转变了他们的命运,也让他们的国家陷入困境。对于每个人而言,只有探索合适的自我定位,才能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成就更精彩的人生。

遇 事 不 决 交 友 不 慎

前文提到了宋徽宗时期爆发了梁山起义,读过《水浒传》的你一定记得那位著名的奸臣——高俅。事实上,在宋徽宗统治期间,除了高俅,还有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6人,仗着皇帝的器重结党营私、鱼肉百姓,史称“北宋六贼”。

宋徽宗与宠臣的情谊,往往从文艺交流开始。他与蔡京因书法切磋而熟识,与高俅因蹴鞠玩耍而相逢。遗憾的是,他没有把个人意趣与政治素养相区分,他所寄予厚望的下属并不适合担当大任,也不具备辅佐君王统治天下应有的公心与责任感。

徽宗识人不明,用人失察,导致北宋官场腐败泛滥,军队精锐日益衰颓,百姓生活水深火热。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宋徽宗所代表的统治集团只知镇压,不思改进,直到民心尽失,国家易主。

在金军兵临城下之际,宋军本有余力反击,却因徽宗试图避战南下而作罢,丧失了最终的救亡机会。危难关头,宋徽宗未能燃起士气,未能守卫家国,未能保护百姓。他的怯懦与踌躇,令人怒其不争,没有尽到一个皇帝对国家与民众的责任。

  人与人的交流,需要感性的碰撞,也需要理性的判断。每个人都是多面体,盲目的信任与偏激的嫌恶都不是认识一个人应持有的态度。北宋文臣蔡京精通书法艺术,以此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徽宗热爱文艺,极其器重蔡京,将之视为难得一遇的人才并委以重任。可惜徽宗未能认识蔡京恃宠而骄、以权谋私的一面,用人失察继而酿成人祸。历史上,像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我们理应从中警醒。阅人无数的君王尚且易受蒙蔽,身为平凡个体的你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应把握分寸,保持客观,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从宋徽宗的生平经历里,我们读懂了悲哀,也感受到愤慨。理想与责任冲突之际,个体如何自洽?又是否真的能够自洽?宋徽宗的故事,有引发你们的思考吗?

近年来,随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等影视作品的热播,宋史轶事再度回归大众视野,你们还有感兴趣的宋代人物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喔!

共 4 条评论
远洋 2年前
0 

宋徽宗把自己的经历都放在了诗词绘画写字上面去了 哪有精力治理国家呀

翩若惊鸿 [楼主] 2年前
0 

对啊

翩若惊鸿 [楼主] 2年前
0 

所以悲剧了

0 

失败的皇帝,成功的艺术家!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