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翩若惊鸿 2年前 148次点击
在故乡的酒楼上,
狂人饮尽一杯东晋的药与风度。
采薇人伤逝,
热风点燃夕阳残照里的颓败的朝花,
焚烧无际野草。
无常与女吊秋夜行走,
旧年铸的剑已锈,
雪染了坟上斑驳华盖。
惟余长明灯的祝福里,
映出无花的蔷薇丛中,
一抹野兽的剪影。
“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这些响亮的头衔,都是在他去世后历史给予的评定。我们所认识的鲁迅,可能是厌学的顽童,专制的兄长,为“娜拉”发声的呐喊者,感慨人情世故的“老爷”,冷对千夫指的文人……但无疑的是,无论是生前死后,他都聚焦着轻蔑、崇敬、善意、恶毒的注视,在高阁之上受着世人赞誉。如果回溯百年时光,直面这茕茕孑立的病弱之躯,一个最为恰当的定义也许是“孤独者”。
一
最开始感受到他的孤独,是在《为了忘却的纪念》。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节选自《为了忘却的纪念》)
不同于1926年《记念刘和珍君》中澎湃激昂的极端愤怒,七年后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仿佛连愤怒都变得冗杂多余,只剩绵绵无尽期的悲哀与苦痛。“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沉睡的世界里,从“前年的今日”到“今年今日”,惟有他独自消磨黑暗之中的忍和怒,欲要瞒骗自己忘却这纪念,却又无法忘却。有数的牺牲,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为后人铭记。无数的牺牲,血注入江河与土地,凝结新生的命脉。他,以一己之心,蕴藏了整个民族的悲苦。
二
时间回到1925年10月,在女师大事件中纠缠的鲁迅,写下了《伤逝》。有人揣测,涓生和子君的故事,是鲁迅亲历的风流韵事。这种想法恶毒之余,过于狭隘。伤逝所伤,并非爱情。
子君在涓生的教育中,接受了新思想、新观念,并在两人相恋之后毅然地私奔,离开封建专制的家庭。在一段幸福时光之后,小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在生活的磋磨之下,涓生觉得子君变了,他说:“……况且你已经可以无须顾虑,勇往直前了。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子君绝望地回到旧家庭,在不久后死去。
在鼓励女性出走的浪潮之中,像庐隐等女性作家所叙写的新式婚姻悲剧,被淹没在《娜拉》的宣传单中。甚少有像鲁迅这样的人,以男性这一“既得利益者”的身份,来反省“娜拉出走”运动。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这是《呐喊》序中著名的“铁屋子”论述。在一众知识分子包围的高声之中,他是一个不得不呐喊的人。但是,他比所有人都清楚地认识到,唤醒他人之后,责任才刚刚开始。1919年,新青年被鼓动走上街头,人生的命运轨迹被打乱。五四落潮,这些“觉醒”的青年,前路迷茫。戴望舒《雨巷》抒写的,正是醒来后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的艰难处境。在鲁迅眼中,五四也许不是功绩。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这是《伤逝》开篇的第一句话。在故事本身,这是涓生虚伪矫饰之语。而故事之外,这更像是启蒙者对被启蒙者的致歉,也是鲁迅对自我的警示。这是他的高尚,所以,他不能像其他启蒙“旗手”一样急流勇退,而是始终以笔作刀,走在最前线。他从来都不曾“躲进个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他过不去自己心里的关,被迫成为被架在火上煎烤的人。狂人最后发现,他自己竟也是吃人的。启蒙者,亦负原罪。这也许是鲁迅的自嘲一笔,或者是对知识分子的拷问。
三
1925年10月17日,鲁迅作《孤独者》,先于《伤逝》四日。孤独者“魏连殳”,重叠着鲁迅的人生。
魏连殳的故事,以送殓始,以送殓终。作为一名新青年,他是众人眼中的异端,是敌对的一方;上无长辈、下无子女的他,在众人眼中是可以剥夺的对象。
他那词气的冷峭,实在又使我悚然。但我还慰解他说:
“我看你的本家也还不至于此。他们不过思想略旧一点罢了。譬如,你那年大哭的时候,他们就都热心地围着使劲来劝你……。”
“我父亲死去之后,因为夺我屋子,要我在笔据上画花押,我大哭着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热心地围着使劲来劝我……。”他两眼向上凝视,仿佛要在空中寻出那时的情景来。
(节选自《孤独者》)
1896年,鲁迅失怙。此年,17岁的鲁迅作为代表出席家族会议,族人试图强迫他签下损害自家利益的决定。1923年,弟弟周作人与鲁迅决裂,二人分居。鲁迅曾用笔名“宴之敖者”。“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放。“宴之敖者”,意思就是被家中日本女人赶出来的人。后有推测,兄弟决裂是因为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挑拨。鲁迅很喜欢小孩子,买八道湾的房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子带有大片空地,可以给侄子玩耍。羽太信子却对鲁迅抱有很重的戒心,不让孩子跟鲁迅亲近。
在《狂人日记》中,他说:“救救孩子……”七年后,他连这一点希望都熄灭了。
“不。如果孩子中没有坏根苗,大起来怎么会有坏花果?譬如一粒种子,正因为内中本含有枝叶花果的胚,长大时才能够发出这些东西来。何尝是无端……。”
“想起来真觉得有些奇怪。我到你这里来时,街上看见一个很小的小孩,拿了一片芦叶指着我道:杀!他还不很能走路……。”
(节选自《孤独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真实写照。在当时,文学青年成名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鲁迅。萧军、萧红、叶紫等青年作家,都受到鲁迅的提携。在上海,鲁迅患病,需要静养,许广平曾不止一次对青年日夜打扰感到不满。
在1925年,甚至更早之前,鲁迅已经认识到,他是被利用的对象,但是,他没有像魏连殳一样报复,而是心甘情愿地将这样的生活延续,直至到1936年病逝。
你或者愿意知道些我的消息,现在简直告诉你罢:我失败了。先前,我自以为是失败者,现在知道那并不,现在才真是失败者了。先前,还有人愿意我活几天,我自己也还想活几天的时候,活不下去;现在,大可以无须了,然而要活下去……。
……
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
(节选自《孤独者》)
孤独的魏连殳以背叛自我的方式完成了复仇,最后一死了之。而鲁迅,在这冰冷的尘世之中,残喘十年。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雪》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从文章开头短诗里,你能够找出多少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答案哦~我会在后面公布正确答案哒୧(๑•̀⌄•́๑)૭
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