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茶馆》 一杯清茶下肚,人间百味了然

6 翩若惊鸿 2年前 281次点击

文学大家老舍先生极爱喝茶,常常边写作边品茶,无论是醇香的红茶、微苦的绿茶、还是清雅的花茶都让他文思泉涌。他也爱去茶馆休憩,在静默中体察着老北京的民风民俗。一壶清茶下肚,社会人生的一角也在心头铺展开来。

1956年,经过细致地体察和深入地思考后,老舍先生写出了著名的剧作《茶馆》。同年3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将《茶馆》搬上了舞台,老舍任编剧,焦菊隐、夏淳执导。此后,该剧成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2019年2月,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北京人艺再次在首都剧场上演话剧《茶馆》,观众积极响应,一时间一票难求。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老舍先生创作的话剧《茶馆》~

《茶 馆》其 书

1956年,老舍先生积极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在采纳了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的建议后,写出了话剧作品《茶馆》。

剧作分为三幕,以裕泰茶馆半个世纪以来的兴衰变迁作背景,分别展示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第一幕)、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第二幕)和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第三幕)的北平社会。剧本不足5万字,却以简练、精湛、幽默风趣的笔触勾勒出70多位人物。可以说,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变迁和人生百态,都浓缩在世代相传的裕泰茶馆中。而老舍先生将自己对时局的沉重忧思、对人民的温厚关怀、对人世的机敏体察都巧妙地隐藏在剧中,细细读来,不由让人笑中带泪。

茶 馆 风 波

社 会 百 态,风 起 云 涌

话剧《茶馆》简洁中包含大容量,老舍匠心独运,采用绝妙的结构手法,截取了横贯半个世纪的,裕泰茶馆的三个生活断面;又用炉火纯青的精湛语言,勾勒出个性鲜明的各色人物,折射出社会变迁、人世动荡的现实。

首先,老舍用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典型的京味茶馆。“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儿。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裕泰茶馆的陈设和全貌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而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暗示出时局的紧张,以及老板告诫茶客,避免祸从口出的谨慎和精明,内容上与茶客们大谈国事的现状,形成了巧妙的戏剧张力。

其次,在幽默生动的对白中,人物的个性特色逐渐突显。裕泰茶馆里有遛鸟、商议事情、说媒拉纤的各色茶客,老舍将人物对白锤炼得通俗活泼、形象生动、幽默又极富韵味。如第二幕中,茶馆掌柜王利发与两位巡捕之间的周旋:

王利发:“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班,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

宋恩子:“都叫你咂摸透了!”

……

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生动的对白将王利发的精明能干、善于逢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准确地表现出来,而蛮横无理、欺行霸市的两位巡捕形象也跃然纸上。老舍准确把握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心理,使其语言个性化;常用地道的方言俚语,呈现出浓厚纯正的“京味儿”;语言风格幽默却富有韵味,寓庄于谐中饱含深厚的现实观照。

正是在老舍精妙的语言中,掌柜王利发善于察言观色、处处赔笑脸,二流子唐铁嘴、软弱文绉绉的松二爷、耿直爽快的常四爷、高谈阔论的秦仲义、心狠嘴溜的刘麻子、苦命的乡下康家父女……都纷纷上场。这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在裕泰茶馆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经过老舍的艺术加工后,折射出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展现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

笑 中 带 泪

《茶 馆》的 悲 剧 意 识

《茶馆》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在于结构的巧妙、语言的精湛,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恢弘阔大、沉重真实的社会变迁和人间百态,蕴藏着深沉的悲剧精神和人文关怀。

其一,裕泰茶馆的悲剧命运,令人慨叹。作为北京城中的大茶馆,裕泰老板锐意创新,茶馆的经营方式和布置陈设都在与时俱进。但从第一幕到第三幕,茶馆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境况并未改变,反而越发衰败萧条。第二幕中伙计李三,说出“改良改良,越改越凉”的苦闷话,苦熬几十年的王利发死前喊出:“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的愤懑话,都挽救不了茶馆衰败、被霸占的悲惨命运。政局动荡不安、社会混乱无序,被层层压榨的裕泰茶馆最终被时代葬送。

其二,满族旗人、民族资本家、小商人和底层民众等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深思。该剧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一以贯之,命运却都由盛转衰。王利发是小商人的代表,谨慎老实,惨淡经营几十年却被逼自尽;常四爷是满清旗人,耿直爽快、爱国勤恳却被抓坐牢,潦倒一生,最终喊出“我爱我的国啊,可是谁来爱我呢?”;秦仲义是心高气傲、财大气粗的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梦想最终被时代碾碎。在最后一幕中,三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再次聚首,为自己和时代撒纸钱送葬。老舍先生怀着悲悯之心和忧思之情,控诉黑暗社会将生命无情吞噬,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社会现实,幽默的对白、辛辣的讽刺背后,是沉重的悲剧意识。

共 5 条评论
远洋 2年前
0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翩若惊鸿 [楼主] 2年前
0 

小日本的茶道,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现在发展的也还不错。

翩若惊鸿 [楼主] 2年前
0 

嗯嗯

小乔诺 2年前
0 

读茶馆的时候我才四年级,不太了解那个时候的历史文化背景,啥也没看懂

翩若惊鸿 [楼主] 2年前
1 

这本书适合长大之后再来读,小时候不够成熟,理解不了里面的东西。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