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三星堆文物惊艳世界,延续大国文化血脉 考场热点主题:文化传承·坚守初心·工匠精神

4 翩若惊鸿 2年前 230次点击

2022年6月13日,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公布,引发热议。目前,三星堆遗址6个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这些重大的考古成果帮助考古学家们解决了多年的学术争议——不仅清晰地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所属年代为商代晚期,也证实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星堆遗址群位于四川省广汉市,是迄今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城、古国文化遗址。它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有“长江文明之源”的美誉。三星堆考古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中,三星堆遗址中的各色文物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三星堆文化的全貌也更加清晰。

近年来,通过更及时的网络直播和新闻报道,多次“上新”的三星堆文物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愈发浓厚的兴趣。嘴像“电吹风”的铜巨型神兽、被调侃为“烧烤架”的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形似“健身教练”的铜立人像……此次出土的文物亦是形态各异、造型奇特,蕴藏着古蜀文明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奇崛魅力,让无数网友为文物背后的悠久历史而震撼。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给我们认识中华文明带来哪些新的启示?

媒 体 评 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华大地具有多个地理单元,各地文明化进程各具特色,呈现出多元起源、丰富多彩的样态。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因素,正是中华文明能不断创新、延绵不绝的根本原因。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澎湃新闻《三星堆为什么这么火?》

就像阿波罗神殿上的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对于一个悠久文明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走过几千年的文明,依然在反反复复地认识、了解自己。围观三星堆,就是我们所有人一起自我确证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以更深沉、更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的过程。

——红星新闻《三星堆为什么总能令人目眩神迷?》

璀璨文明,源远流长

三星堆考古工作成果斐然,在今人的目光中,那些千姿百态的青铜文物,仿佛在静默无声地闪烁着远古文明的微光,也昭示着中华文明更久远的根脉、更深沉的源流。

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每一次成果,都在刷新着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与《山海经》神话传说中描绘的“扶桑树”有着相似之处;青铜人像面具面部五官特征夸张奇特,引发人们对于古人样貌和人种迁徙轨迹的猜测;“太阳神鸟”青铜器呼应了蜀地的“金乌负日”的远古传说……这些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文物,让尘封于历史云烟中的神话形象重见天日,展现出古蜀文明夸张而奇特的审美取向,引发世人由衷的赞叹,也让考古工作者们怀着热忱潜心探究其背后令人目眩神迷的文明密码。

事实上,三星堆遗址中仍有大量的历史谜题静待发掘,但迄今的发现无疑都昭示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具有比我们所知更宏阔、更丰富、更悠久的起源。三星堆文明所代表的长江流域文明呈现了中华文明的另一重绮丽气象,与质朴的黄河流域文明交相辉映。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正是中华文明能永葆生机、延绵不绝的根本原因。或许,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尚有许多未被发掘的文明源流如群星般散落着,等待着我们拭去尘土,让它们重现璀璨华光。

截至目前,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面积仅约占遗址总面积的千分之一,尚有一大片广阔的未知之地仍藏身于重重迷雾之中,等待着我们去揭开神秘的面纱。考古三星堆遗址的漫漫长路,不仅是国人对中华文明的探索寻根之路,也是我们触摸历史、面向未来的不懈追求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遗迹与文物以物质的形式承载着文明与文化的内涵,也正是从这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珍宝之中,我们得以读懂时光彼端的回响,在世界与历史的纵横坐标系中确证自身的位置,不断加深对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认知,进而加深对脚下厚重土地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三星堆最新考古成果聚焦着世人的目光,也让我们又一次认识到,历史与文明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无形纽带,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才能充满敬畏地看待过去,满腔赤诚地拥抱当下,并心怀自信地走向未来。

  在奔涌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那些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迹是历经大浪淘洗后仍熠熠生辉的瑰宝。文物静默无言,却再现着最真实的历史面貌;文物悄然无声,却蕴藏着最久远的时光回响。冯骥才曾言:“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敦煌的壁画彰显着盛世的风云气象,长城的砖石记录着恢弘的王朝历史,三星堆的遗迹蕴藏着久远的精神根脉……从远古到到当下,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最切实可感的物质载体,它们诉说着先人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匠心精神,守护文物

文物的发掘与保护并不轻松,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深厚扎实的专业素养、细致的耐心、恒久的专注力,更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匠心与无怨无悔的热爱。提起文物守护者,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被称为“故宫男神”的钟表修复师王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等人,他们的工作看似默默无闻,但正是他们与文物的日夜相守,才让无数尘封的瑰宝重现华彩、重获新生。

在三星堆考古挖掘工作中,“文物守护者”的身影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文物医师”余健是一位三星堆文物修复师,在十八年如一日的修复师生涯中,余健以扎实的化学知识为基础,结合美术学、雕塑学、冶金学等多领域知识,用巧思与妙手让形态各异的文物重焕生机。

面对每一件残损的文物,余健都如医生般谨慎细致。每次在开展文物修复之前,他都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对文物进行测试分析,根据文物的损坏状况制定专门的保护修复方案。

文物修复的过程是漫长的,一件三星堆文物常常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完毕,而像“青铜神树”这样复杂珍贵的文物,修复过程甚至会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时光没有消磨余健的热情,他仍在不断精进着修复技术,愈发专注地投入在这项意义深远的事业中。

余健曾说:“如果想了解几十年的历史,可以看老电影;如果想了解几百年的历史,可以查阅书籍;但如果想了解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只有在青铜器上找答案。”这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促使余健在文物修复这条人生之路上不懈坚持、上下求索。

文物工作者是时光的见证者,是历史的解谜人,更是文明的守护者。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得以从文物中一窥历史真相,从历史中触摸文明脉搏。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在时光流转中潜心钻研、在喧嚣的世界中专注探索,拭去了文物上厚重的尘埃,同时也为一个民族厘清了文明的脉络。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总有一群人以热爱对抗浮躁,以专注对抗嘈杂。这样的匠心,是最纯粹,最真挚,也最珍贵的精神品质。考古学家樊锦诗与风沙为伴,在大漠中守护敦煌瑰宝;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在滴答声中凝神静气,在古钟的指针中坚定热爱的坐标;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余健与文物交流,在青铜器中探索千年历史的秘密……因为热爱,所以专注一事;因为情怀,所以奉献一生。无数文物工作者在静默中坚守,在无言中笃志,也正因有他们的默默奉献,璀璨的中华文化才得以一代代传承延续下去。

三星堆考古挖掘工作又一次取得阶段性突破,而那些令人震撼的历史文物,也让我们又一次对中华文明产生惊叹、敬畏和无限的自豪感。三星堆遗址仍有许多未解之谜静待发掘,考古工作仍在持续进行着。相信在未来,三星堆遗址将会有更多瑰宝展现于世人眼前,也将会有更多历史谜团的谜底逐渐浮出水面。

三星堆文物形态各异,其中有些被戏称是“奥特曼”“外星人”“愤怒的小鸟”,有哪些文物吸引了你的目光呢?

共 2 条评论
远洋 2年前
0 

中华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 ,三星堆文明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翩若惊鸿 [楼主] 2年前
0 

看完这篇文章,一种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哈哈哈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