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翩若惊鸿 2年前 456次点击
▣ 题型:材料作文 | 地区:湖南 | 年级:高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小女孩骑自行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儿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本期练笔题目以一则社会事件为材料。材料要素是比较清晰的,小女孩先犯违规逆行之错,后犯剐蹭车辆之错。车主作为受害者要求女孩给家长打电话处理事故,而这引出了车主和路人的不同观点。题目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但这期练笔还是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来。
从立意上说,以规则、责任、规矩大于人情等方向立意都是可取的,同时,也可在文章中以“人情可作为规矩的补充和润滑剂”作为升华和辩证思考。但有部分同学选择以“人情”立意,这显然是违背了材料主旨。材料中小女孩是明显有错在先,车主给予惩罚也是情理之中,路人要代替受害者原谅对方这本不可取,或许我们可以说车主的做法有些生硬,但不能说他是错的。而也有些同学选择的“法与情”入手,这也与材料的主旨存在一定的偏差,材料中并没有着重讨论法律与人情的关系,这样立意同样属于偏题。我们立意并非不能剑走偏锋,但切记做到就事论事,不要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从内容上说,我们需要对事件进行解析,也需要联系现实,作适当拓展。在这一方面,比较多出现的问题就是大家太局限于事件本身,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讲。如果没有更广更多的拓展和延伸,那么所写的观点就会显得单薄。这也要引起注意。
眼中有规则,心里有责任
文/康德浅行
社会治安的稳定需要规则的维护,遵守规则需要人的责任意识。不因年龄和身份违背规则,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是我们成为一名优秀公民必须具备的条件。
小女孩骑自行车违规逆行,蹭到了旁边的一辆奔驰车,司机让她联系家长来处理,这一行为引发了路人的围观和讨论。有的路人认为小女孩年纪小,尚不懂事,剐蹭到车只是小事,不该为难孩子。但我却认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对方的年龄、身份,就对其网开一面。这不是一种保护,反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一个国家和社会之所以能够有序地运行,主要源于规则的约束。若是随随便便就能打破规则,那么何谈其约束力?而路人的行为无疑是一个大型的道德绑架现场,小女孩违规逆行在先,本身就犯下了错,那么就更应该为自己行为负责。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意识、敢于承担。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样重要,既要眼中有规则,又要心里有责任。
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其定义决定了无论年龄长幼,无论地位尊卑,都不能跳脱规则的约束。若没有规则,就如江海不设堤坝,到了汛期便会有水患的风险。司机的行为看似强硬不近人情,实际上坚守了规则的底线。反观路人的言行,看似是对女孩的保护,本质上却传达了破坏规则的错误观念。规则并不是为了惩罚而诞生的,它的存在在于有明确的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约定俗成的准则中做事,不至于杂乱无章、毫无章法。因此,既然制定了规则,那么就应该去遵守它。“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没有规矩的辅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约束难存公序。
而责任意识的存在,能使我们在做出行为的同时,有敢于承认和承担的自觉态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下的错误就要敢于承担相应的后果,并且吸取其中的教训,而不是一味地逃避。11岁的罗纳德·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砸碎了邻居家的窗户,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这对于他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但他的父亲并没有为他担下这笔账,而是先把钱借给他,再让他自己努力去偿还,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看似损失了12.5美元,换来的却是罗纳德·里根一生坚守的责任心。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上,父母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却很少教导孩子要有责任意识。这是一种教育上的缺失,而要弥补这一种缺失,得先认识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它能塑造我们的品格、帮助我们自省,对形成公序良俗起到重要的作用。
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十分重要。我们共处在社会上是要遵循社会秩序的,我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与万千人关联成一个大集体。规则能够约束众人的行为,使无序变得有序;责任则教会我们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敢,遇事冷静客观不逃避。因此,不逾越规则的底线,秉持责任之心,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共创有序和谐的社会。
立意:审题到位,立意精准
本文抓住材料这的两个关键点,材料中的小女孩犯了两个错,这两个错是有递进关系的:先是没有遵守规则违规逆行,然后在逆行的途中剐蹭了豪车。作者从中提炼出“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两个在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点,进行了深入论述。
结构:引议流畅,收束自然
由于有两个关键论点,作者在分析材料提出观点后,选择“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论述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什么,有多重要。而后在结尾段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收束,统合在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的框架下。结构清晰。
内容:对材料事件条分缕析,但仍需更多具体论据支撑
文章对材料事件的分析是深入且细致的,分别从规则和责任两个角度说明了小女孩错在哪。但前半段的论述中局限于该事件的反复论说,若能适当地进行联想拓展,加入更多相似事例的印证,观点将更有说服力。
语言:平实自然,行文稳重
本文并未使用多少华丽的表达,力保行文措辞之准确,观点表达之清晰,这正是议论文行文的基本要求。当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修辞和成语,将能为文章加分。
勿背绳墨以追曲,责有攸归方自清
文/舟知-
女孩骑自行车逆行在先,且剐蹭了一辆奔驰车,这是女孩的规则意识不强致使其酿成祸患,另一方面车主要求女孩给家长打电话处理此事时,女孩哭泣却引得路人指责车主,女孩本该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却被众人袒护,这引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这个未成年的女孩称得上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弱势群体可以被同情,却不应当成为责有攸归原则下的特例。
古语言:“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规则是一个社会所设立约束众人行为的工具,而这“众人”本就包含所有社会群体,而打破规则的个体也不应因其自身原因而被偏袒。女孩的逆行本就是没有规则意识的体现,众人却劝司机勿要为难她,这却体现了原则性的问题,规则的设立本就是绝对性且不容侵犯的,倘若在此基础上有了特例,便会有更多的人心存不轨效仿其行。《贞观政要》中曾有一篇言太宗断狱,岷州都督高甑生因事犯法,时有上言者言其为旧秦府功臣而欲宽其过,太宗指出:“理国守法,事需划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可知规则面前无差别,任何人都不可有例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女孩虽剐蹭了奔驰车,其却没能担起惹下错误的后果,或许人人都会因一时的慌乱而犯下过错;我们却应当明了,犯下任何错误,都应承担其相应的后果。车主也表明:赔偿事小,重在让女孩知晓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今之社会,缺少的却是这样一份承担责任的勇气,在错误面前,肇事逃逸者数不胜数,盗窃或犯法而潜逃者更是屡见不鲜,如若纵容这种不担责的行为则会助长更多违法乱纪之事,此件事剐蹭虽小,却也给女孩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让其在今后的人生中明白担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责任意识和担当勇气都应成为青年人成长路上的准绳,万事都当换位思考且以小见大,今之剐蹭小事却折射向一个青年未来的人生发展,如若亲身经历同样的事,青年却不应逃避,而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诸多事情都需要勇气去主动承担,乔布斯言:“推诿责任本质就是你人生走向贬值的开始。”今之时代发展需要青年勇于担责,若要避免一个社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便应从青年的教育开始树立正确人生观念,故今之教育当发挥中流砥柱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呼吁青年应勇于担责,而这“担责”却不仅限于“以天下为己任”这种远大抱负,却更应落实到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这种“细枝末节”,以小而见大,责有攸归更当落实。
当今众人生活于法治社会,更当树立一种规则意识,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应存在让规则被打破的先例。同时,今之青年,唯有在遇“剐蹭豪车”时仍能自主担起责任,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成就大事。
立意:思路开阔,立意深远。
作者的思路开阔,从小女孩剐蹭到奔驰车,联系到了规则意识,强调了“责有攸归”的原则。文章论述中则能够联系当今社会的现状,指出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从青年开始就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意识。由材料引申到现实,思路清晰,立意深刻。
结构:层层递进,有条不紊。
文章的结构完整,作者先从规则的定义出发,指出规则是绝对且不可侵犯的,小女孩的行为已经违反了规则。接着由材料引到现实生活,说明我们不应该纵容不担责的行为。最后关注到青年和时代的关系,呼吁青年勇担责任、遵守规则。层层递进,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内容:内容丰富,论证方法多样。
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丰富了文章的说理,增强了观点的论述。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既围绕了材料,又充分联系现实,在联系中又体现了作者的思考。
语言:情感真挚,善用名言。
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及典故,使论据富有启发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又丰富了文采。情感充沛真挚,说理与抒情相融合,既使文章不至于冷冰冰,又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孔子说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这视作学习和修养的最高境界。因为在这个阶段,他所学的知识、所修的道德,都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观意识与为人准则融合为一,于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越过规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时时将这些规则放在心底,作为人生的修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