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副油画/国画?

3 翩若惊鸿 2年前 3110次点击

本次决赛的辩题是

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副油画/国画?

人生如画,一点、一划、一涂、一刷便是人生百态。五彩油画、点墨国画都蕴含着细腻的人生姿态。画布仅一张,人生旅途仅一趟,若把人生比作画,那我们的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副油画还是国画?

油画,洋洋洒洒,不留余地,色彩的冷暖对比、厚薄的层次对比,人生精彩跃然纸上,五光十色尽在其间;将人生活成油画,意味着接近所能活出丰富亮丽的人生,不浪费一寸生命画布。

国画,彩墨点染,多见留白,淡雅宁静皆可感知,无限意蕴蓄于留白,未完成的“意难平”为人生之画添独特魅力;将人生活成国画,意味着承认个体在生命进程中力有不逮、淡然安适地留下留白,绘就一幅有张有弛的人生图景。

那么在你看来,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副油画还是国画?在此道辩题中,正方辩手与反方辩手都基于立场发表了许多深刻的论点和精彩的文章。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获得此道辩题“好看”与“精选”的部分优秀辩论作品,看看双方辩手在思考中迸发的观点和想法,哪一方更能说服你呢~

Round1

尊敬的主席,亲爱的对方辩手:大家好!我方观点是“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幅油画。”油画以五彩斑斓的色调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而国画的寥寥几笔绘出无穷的意蕴,若以人生作画,从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出发,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的充盈自己的生命,凭一己之力让青春焕发绚烂的光芒,很显然油画更能画出丰富亮丽的人生。

首先在这里阐明一点,一幅画的评判标准是相当于画本身来说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活出了绚烂是相对于自身来说的,而自身就包括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更进一步,就是说画上的色彩是行为与精神成就的共同体,二者共同构成了画布上的色彩。接下来我将在此基础上从认知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何以人生更应该活成油画。

从认知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具备追求美好与充盈的个性。从实践角度来看,人的意志是具有主动性的,且环境对人的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为实现理想的优势。熊培云曾说:“我与时代紧相连,我愿融入时代的洪流中。”融于时潮方能体现自我价值,而油画的生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不应该做时代的隐士,我们更应该做时代的战士,手持彩练勇立时代的潮头,凭一腔孤勇披荆斩棘去追寻油画般的亮丽人生。

尊敬的主席,亲爱的各位辩友,大家好!我方观点为“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幅国画”。接下来,我方将从国画的画面与布局、时代联系阐述“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幅国画”的原因。以有限引逗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作为国画独特的布局方法,实为国画与油画的本质区别所在。诚如对方辩友所言,洋洋洒洒的油画人生或许精彩无憾,然而拥有留白的国画人生却可解决“如何在有限的个体能力、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而永恒的人生境界”之问。

此生若国画,意味着承认力有未逮,意味着正视遗憾种种,淡然安适遗留白、从容镇定绘当下。纵观千古,谁人没有“意难平”?然而正是存在留白的幅幅动人国画,将平衡完满与遗憾的故事演绎留存,将拥抱遗憾后赓续积极奋斗的精神代代传承,以“留白”为引指导人们追求无限而永恒的人生境界。

一味奋斗追寻丰富亮丽的油画人生难免于挫折与怀疑中折戟沉沙,然而时葆淡雅淡泊淡然的人生定力、时秉圆融同一的处世之道、时拥遗憾留白的坦然从容,却可使人生之路更为行稳致远,使生命更具“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力量。

Round2

这里不得不强调,油画与国画人生在题目中强调了一个“更”字,换言之我们不是在讲油画或国画人生的可行性,而是哪一个能贴合当下人们的更深诉求。

国画留白无疑是一种极美极淡然的意境,但油画的热烈和丰富才是我们当下更需要的人生内涵。国画人生为我们提供了人生遗憾的“回味期”,我们在选择正视遗憾的时候,难道不能说“留白”是能力不足逃避问题和后悔惭愧的理由吗?承认力有不逮难道等于放弃努力吗?并不是。而我们可以达成共识,努力是有颜色的。再者,“有限的人生无限的价值”这本就是一个悖论,我们需要承认这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才说出来的名言。理性的油画现实让我们足够清醒,画布就这么大,人生就这么长,拼尽全力去填涂才是价值的最大化。

我们不能否认这个时代同我们一样年轻,有着看不到尽头的活力,而这一种年轻人独有的干劲正是亮丽的底色。保持一种理性的闯劲是油画人生最大的特点,相比国画人生,油画人生也正是多了这么一寸的活力。年轻时候自由的勇敢应该是充满惊喜和动力的,渴望燃烧,渴望灵魂的碰撞,渴望在可掌控范围内的“说走就走”,在合理的年龄段做合理的事,而不是还未启程就老去。以凯鲁亚克为首的“垮掉的一代”的文学作品更将这一人生发扬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这种油画人生在那个纷乱的时代能为人们提供支撑。

正方的核心论点总结来说就是,"我们要拼尽全力去追逐想要的生活,争取不留遗憾"。虽然精神倡导是正向的,但我们更需要考虑,在现实状态下你所描绘的乌托邦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你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与对立状态下你需要承担的后果。

从社会要素下的心理要素角度出发,你的行为动机势必会带来精神压力,你的心理需要势必会牵扯出态度影响。而一旦你所想要的极致生活无法在现实社会里得到呈现,那么在违背初衷的情况下所引起的一系列非必要的困扰,又该如何消解?其实对于人生结果的追求只存在两种态度,即正方立场中的拼尽全力构造完美,即反方立场中的淡然安适接受遗憾。倘若个体无法在面对叵测的命运时做到松弛有度,只知一味的追求"理想生活"而不顾利弊得失,那么"协和谬误"的思维方式将会使你在背离初衷的基础上,进入痛苦的循环带。

在人生无数个节点里,从来都不缺乏背水一战的勇气和始终如火如荼的状态,当然所有的知识传播途径都在告诉我们,人应该拥有怎么样伟大的理想和报复才不枉生活的意义。但是它没有告诉我们,追求极致的完美与满足是人间至苦。我们越是拥有对任何事不留余力的决心,我们就离本真的自己越来越远。生活是品尝出来的,不是打拼出来的。

Round3

对方辩友提出油画式人生难以立足于当下社会,我们都将在时潮中选择妥协与孤独为伴。然而我们首先应该清楚的是,活出怎样的人生是自己的选择。我们之所以想活成一副油画,是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己倒计时的人生被灰白填满,在用百分百的热情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让人生因自我的充分展现而鲜活。在做出选择前,聆听内心的真实声音往往比受外界干扰更为重要。其次,油画式人生会因时代背景而更饱满。个体的鲜活与时代的精彩并不相悖,我们拓宽人生边界填充人生画布的每一片空白,也是与时代接轨的探索。在此过程中,我们并不孤独,油画提供给个体的颜料与时代的颜料相融将会调出更为绚丽的色彩。

反之,对方辩友所倡导的“国画式人生”实则是对个体可能性的遏制。我们不可否认国画寥寥几笔可以勾勒出阔大意境,然而具备此般能力的又有几人。你方“含蓄留白”实则反映了一大部分人不肯迈出自己的舒适圈打破边界而仅以“淡然处世”作为借口聊以自慰。我方的油画式人生是积极的、进取的,是以主动的姿态发掘空白画布余留的无限潜力,是突破单向度视角追求人生的多元化。而你方将“松弛有度”作为自己观点的核心,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意识中只有松何来弛,不乏消极的遁世之意。

此外,油画式人生经层层着色,由底稿至定稿经历数次打磨,使最初那些粗糙的想法以更丰润的形象呈现。我们并非生来就是绘画大师,怎能起手就有丹青墨色的传神之笔。正如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提到的,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而油画式人生能在如此多的分岔中为我们提供更多尝试的机会,这更符合我们一步一印不断成长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更敢于也更愿意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

油画与国画的颜料确有差异。油墨比较厚重,附着力强,水墨则淡雅,色调偏暗。需知,为何赏油画时常常远观,因为它的明暗往往是一层又一层堆砌起来的,靠近视之,厚厚的颜料挂在画幅上,瑕疵便自然显现,其味道也刺鼻难闻,唯有远距离观看,瑕疵才能组成大的线条,使整体画面艳丽。国画则不然,远望可识其大体,近观可琢其细节,泼墨大色块与细细勾勒交织。

您方以油画的技法是在将人生轨迹不断改变,堆砌,掩盖,在不断的调整中找到比较恰当的位置反复落笔,这样的人生有多少人能承担的住呢?而我方先以大笔泼墨,再用细笔勾画。您方可能要说这与你们有什么区别?区别恰在此处,国画中的瑕,往往都能在预留的空间中二次舒展,以水将败笔溶解,并以其谱画新笔。这难道不正是人生应当有的处世态度吗?

再者,油画和水墨画突出的特点在于他们最终呈现的效果。观各自名作,《星月夜》《蒙娜丽莎》《拾穗者》,油画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整张画纸皆被颜色覆盖,即便是某一种颜色,也不纯,《向日葵》便是代表。而反观国画,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均可见或多或少的留白,或者纯色块。人生便当有此余地,当下的绚丽多彩终将逝去,如果以此填满整个人生道路,那么未来将是索然无味的,只有当下纵横泼墨,亦恰当留白给未来,人生的美才能自始至终,而非昙花一现。

Round4

将国画比喻为一类人生,是因为狭义上的国画指的便是淡雅的水墨画,而水墨画也是众多国画种类中最具代表性与特色的。它的淡雅宁静,与注重写意而非写实的绘画特点,以及点到为止的留白处,给了画作本身更多的内涵与价值。

比于国画的静默有度与耐人寻味的留白,油画显得更加肆意挥舞,将颜料铺满了整张画布,不留余地。因此,油画所代表的是一种张扬而有弧度,追求世间精彩的人生态度。时间就如白驹过隙,人生亦是短短数十年,忽然而已。而当我们弥留之际,又总是有那么些许不甘,想完成的事还没有完成,想去的地方还没有去过,想看的风景也还没有看过。年少的豪情壮志,与立下的种种誓言与目标,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被碾碎,随着我们忙碌的身影而烟消云散。

当然,我方在前面就已经提到,油画和国画所指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并没有谁比谁更好一说。选择国画那般力有不逮、淡然安适的人生态度当然可以,只不过在五光十色尽在其中的世界面前,作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一生如果不是洋洋洒洒的到来,再轰轰烈烈的退场,实在太过可惜。

从几年前的“佛系青年”到现如今的“躺平摆烂”,网络用语的更迭其实暗含着一批人对于“如何生活”这个庞大命题的个人态度。从表面上看,该类词语貌似体现出对多姿生活的视若无睹,碌碌无为的去被动接受外界给予的刺激而无从做出反应;但从另一个侧面思考,所谓“佛系”便是借源于佛教与世无争,淡泊宁静的思想内核,而“躺平”也表现出在竞争激流下的一种超脱于鸢飞戾天之外的处世哲学,一言以蔽之就是将个人的无限意蕴潜藏在以不争不抢的平和宁谧与安闲自得为主导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里。

正如我方辩友所提到的“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一样,我们孤独的降临最终也会孤独的老去,其间风花雪月或时有旁人相伴,但更多的酸甜苦辣仍需自己去品尝,而所谓“留白”又何尝不是一种体验孤独的方式呢?摒弃世俗中的物欲横流和经纶世务,给自我内心以留白之名画出一方净土,为人生留白,为世界留白。可见陶渊明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试错来扣问内心,最终找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人生真谛;可闻诸葛亮于《诫子书》中的声声劝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他坚守一生换取的最大精神财富。

当然,也诚如对方辩友所言:“以洋洋洒洒的油画人生去丰富这个竞争与发展的社会。”但我们暂且抛开结果是否如人意不论,只就这所谓“油画人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做简单探讨。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式焦虑层出不穷,从过去的买房难买车难,到现在的容貌焦虑与身材焦虑,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始终以外界为参照系的攀比心理所造就的压力内核。其实不妨想想,为什么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自杀率却仍然只增不减,究其原因便是由自身过剩欲望不断赋值的“狄德罗效应”在作祟,故相比之下,“国画人生”的单调墨色与适当留白或许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小结语

在“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副油画/国画”的辩论赛场上,正反双方就“油画”、“国画”与人生态度的联系进行展开。无论是正方强调“追求像油画一样的多彩人生更有价值”,还是反方强调“留白的人生境界更能使人行稳致远”,都让我们从不同立场和角度看到人生的态度。下面且看正反双方的辩论推进。

首先,正方给出“油画”、“国画”与人生态度的特征说明,并从认知角度和实践角度论述油画人生态度的优势。其次,正方突出辩题中的“更”,通过对比“油画”与“国画”的处世态度,强调油画人生的活力。再次,正方回应反方提出的“孤独为伴”,指出国画人生遏制个体,油画人生的丰润个体。最后,正方从年少的壮志豪情和社会特征进行结辩,再次强调多彩人生更具有价值。

首先,反方从国画的布局与时代联系展开,论述一副国画人生的价值与优势。其次,反方指出油画人生视角下一昧追求“理想生活”的挫折与心理痛苦,提出“生活不是打拼而是品尝出来的。再次,反方从油画与国画的具体代表作品进行论述,指出“国画二次舒展的优势”。最后,反方从当下人生特征“佛系”与“躺平”切入,指出国画(留白)人生的指导意义。

人生更应该活成一副油画/国画?缤纷多彩的油画与水墨丹青的国画,言有尽,意无穷。在此道辩题下,超18000位辩手参与了投票,近500名辩手发表了自己对于“国画人生、国画人生”的态度与看法。非常感谢八位辩手和25位获得“好看”或“精选”的辩手、数千数万辩手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富有深度的辩论赛。油画的内涵与国画的内涵丰富多样,在人生不同阶段,我们或许会改变自己的处世之道,但对“美”的人生追求不会改变,愿辩手们寻找到心之所向的画上人生。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