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理解(八佾)第二

13 今梦 1年前 243次点击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一章有另一种句读: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据考证后一种句读不正确,因为往下走是用不着让的。

  君子谦谦,不跟人争,一定说有的话,也就是射箭,这样的争也是雍容揖让,这才是君子之争。

  文人争名,武将争功,艺人争能,小人争利,仕者争权。君子不争,不是故尚高雅,他只是觉得天下事没什么好争的,他看人家争东西,好像大人看小孩争糕饼,有什么好争的?

  不争也不是教你不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毛主席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礼是不是第二位呢?”孔子说:“商啊,你真能阐发我的意思,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了。”

  绘事要以粉素为先,礼也必定要以忠信为质。

  子夏理明辞达,因论诗而知学,所以孔子说“起(同启)予者商也”。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不违如愚”,孔子说:“回也非助我者也。”这些弟子都是他很喜欢的,这些弟子确实也都称得上“天下英才”。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徵,同证。文,是典籍。献,就是贤,贤人。

  杞是夏朝之后,宋是殷商之后。

  夏商二代之礼我能讲出来,可是杞宋两国不足以取证,这是因为两国的文献不够,文献充足的话,就可以拿来取证了。

  刘邦入关,他手下的将军们纷纷争取财物,只有萧何一人把秦朝的图籍保存下来,沛公就是靠这些图籍,才详细了解了天下形势。

  文献这个东西,好像无关日用之急,其实在天下则关系天下,在一家便关系一家,是继往开来的一件东西,怎么能不重视呢?

  《孟子·万章上》有一段:

  北宫錡问曰:“周室班禄爵也,如之何?”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

  诸侯因为传下来的典籍妨害自己,影响了自己的统治,就把典籍毁掉了,这是古为今用的史学观。然而孟子还能听说其大概,说明文易毁,献难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斩草除根,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点击回顾(八佾)第一
点此查看(八佾)第三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