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理解(八佾)第三

11 今梦 1年前 242次点击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孔安国注是“禘祫之礼为序昭穆也。”昭穆是指宗庙里牌位的摆放顺序。

  灌,祼的假借字,《周礼》说:“以肆献祼享先王。”是祭祀求诸阴阳的意思。其中肆献是求诸阳,祼是求诸阴,周人贵阴,所以先求诸阴。凡祭重灌,禘礼尤甚。

  孔子说这句话,大概是讥讽鲁国国君僭礼之意。

  这一章涉及礼制,礼制我没有认真研究,读起来事倍功半,读者可从我身上吸取教训。所以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治《论语》功夫也在《论语》外,经史通透,治《论语》才是好手。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孔子指其掌,那么应当是禘说易知的意思。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那么治天下如运诸掌。

  孔子答以不知,大概是因为禘礼含先王报本追远之意,意义重大,不是仁孝诚敬之至,不足以语此。

  《集解》认为孔子答以不知,是为鲁君讳,这个不敢妄议其是非。

  我从开始读《论语》,到现在,始终感觉这句话里头有“天下可运于掌”的气概,不过始终也不能确实。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前两句大概是古语。祭祖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面前。

  孔子的话有两种句读。

  一种是:我不亲自参加祭礼,那和不祭没什么分别。

  另一种是:吾不与,祭如不祭。与是赞许的意思。我不赞赏那些祭祀时人在心不在的。

  这一章是孔子教人祭祀要有诚意。第二种句读似乎好一点。

  《大学·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程子说鬼神是“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张子说鬼神是“二气之良能”,我想不管他是什么,孔子是信其有的,不是像鲁迅所说,两个“如”字打马虎眼混过去。

  当然,要“至诚”才能知鬼神之情状。

点击回顾(八佾)第二
点击查看(八佾)第四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