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墨纸一笔画惆怅 9个月前 264次点击
3岁的小女孩被人扔进泳池活活淹死,母亲赶到时,她早已没了呼吸。
在她的遗体附近,找到了女孩生前喜欢的包包,而身为教师的母亲在包里发现了一个高电流装置,那是自己班上学生的获奖作品。
因此,女孩的母亲意识到,女儿的死绝不是意外,而是谋杀。
她找到那名作为主犯的少年,小男孩见事情败露,全身都写满了懊悔,突然站上窗户。
本以为他要跳下去,谁知他却回头笑着说:“我开玩笑的啦!”
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的伪装,他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并开始炫耀起了杀人过程。
他是名内心扭曲的天才少年,为了获得更多关注,他经常会在网上发布虐猫的视频,曾因防盗钱包专利获得大奖。
他本以为能一举成名,可当时报纸被一则“13岁少女杀害一家4口”的消息抢占头条。
少年忽然意识到,原来天才发明家不能出名,杀人犯却可以。
不甘心的他决定用自己的发明杀人,这样自己就能以“天才杀人犯”的名头获得所有人的关注。
面对自己的杀人罪行,少年毫无悔意,甚至还得意洋洋地炫耀。
可悲痛的女老师却知道自己不能报警,因为少年还未满14岁,报了警也只会判他思想改造。
这天,老师提出要辞职时,学生们很开心。
可当她说出自己的丈夫患有艾滋病时,全班都安静了,有的学生甚至还害怕地回避。
当她说出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被杀害时,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老师缓缓说出少年的罪行,并指出还有一个从犯:
从犯成绩糟糕,性格孤僻没朋友,因此当主犯找到他时,他立刻就答应了。
他们把老师年仅3岁的女儿定为目标,因为每周三老师都会带女儿来学校。
那天,主犯来到泳池边把包包送给小女孩,骗她说是妈妈送她的礼物,小女孩信了,她拉开包包的拉链时,触碰到了高电流装置。
所以,他们杀了人,事后,从犯把包扔了,并将小女孩扔进泳池造成意外死亡的假象。
老师说完后,同学们一片哗然,并且猜出了两名杀人犯。
此时,老师告诉所有人,她偷偷把感染艾滋病毒的血液注射进了两人的牛奶里,学生们害怕极了,恐惧地看着两个杀人凶手。
然而,老师故意没告诉他们,就算喝了带有病毒的血液也不会感染,她想让凶手永远活在恐惧里。因为女儿的验尸报告是溺死,电击只是让女儿晕倒,而真正造成女儿死亡的是那名从犯。
老师的复仇,才刚刚开始而已。
怀疑自己染上艾滋病的从犯闭门不出,老师家访过几次,并且告诉了从犯他妈妈他们所犯下的过错,可他的妈妈却只说了句:“真可怜啊!”
但她说的却是自己的儿子,认为儿子被朋友带坏十分可怜。
但对于老师女儿的死,她没半分歉意。
从犯每天把自己关家里不吃不喝,时不时失声痛哭,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还活着。
看着儿子这样,妈妈却觉得他是因为内疚才会如此,越发认为儿子是善良的,把所有责任推给老师,明明是意外,却偏要把过错怪在自己儿子身上。
直到有一天,从犯终于忍不住说出实情:“其实当天他们将女孩扔进泳池时,她已经醒了。”
原来那天小女孩倒地后,主犯嘲讽他是失败品,当他抱起小女孩时她已经醒了,可他依旧把小女孩扔进了泳池。
因为,他要证明自己不是失败品。
当听到儿子的自白后,母亲才发现儿子真是杀人犯。她崩溃了,无法接受事实的她写下遗书,决定和儿子一起死。
然而举起刀时,她却无法狠心下手。
可看到深爱的妈妈想要杀自己,从犯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了,他挥刀砍向妈妈,如同地狱出逃的恶鬼一般。
少年弑母案震惊全国,主犯看到新闻却非常愤怒,凭什么他能如此轰动?而自己却不能。
此时,一个残暴的杀人计划在主犯心里油然而生:
他在网上公布,自己将会在开学典礼时,引爆亲手制作的炸弹,炸死当场数百名师生。
他之所以如此扭曲和渴望获得关注,是希望让幼年时抛弃自己的妈妈回头再看他一眼。
主犯的妈妈是个有天赋的物理教授,生下他后却成了平凡的家庭主妇,妈妈憎恨他,是他的出现夺走了自己的事业,于是不断打骂他。
终于有一天,父亲提出了离婚,妈妈也重获自由。
临走时给了他几本厚重的物理书,让他好好研读。看着自己深爱的妈妈远远地离去,他多希望她能回头看自己一眼。
可这九年,他们母子从未见过面。所以他拼命想搞出大新闻,让妈妈注意到自己。
之前防盗钱包获奖没有上头条,杀害老师的女儿也没有,那么这次,就用自制的炸弹把学校炸了,这样总可以了吧。
到了开学典礼那天,少年演讲完毕后按下了引爆键,可炸弹却没有如预想中那样爆炸。
少年满是疑惑,是谁拿走了炸弹?
突然他接到老师的电话,老师告诉他:“小孩子做的炸弹被轻易地拆除了。”
原来,少年发布的计划,被老师看到了,她当然不能让少年如愿,因为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死活,所以她把他亲手做的炸弹放在了他妈妈的办公室。
老师不仅要杀人,还要诛心。
此时少年已经快要崩溃,老师还说自己见过他的妈妈,是个很优秀的人,这么多年也没忘记儿子,老师也祈祷过他不要按下引爆键。
可是,他偏偏按了。
少年终于崩溃了,但一切都太迟,时间无法倒流,是他自己亲手炸死了最爱的妈妈,他撕心裂肺地哭喊着。
这时,老师走过来:“这就是我的复仇,这就是活生生的地狱。”
这就是上映于2010年的老影片《告白》所讲述的故事。
《告白》是一部探讨家庭教育、少年犯罪与集体冷暴力、华美与阴暗交织的日本影片。
本以为它是个推理片,想不到电影一开始就已经告诉了观众犯人是谁,只剩下女孩母亲的复仇。
本以为身为教师的母亲,会在关键时刻俗套地圣母一把,看在对方“还是个孩子”的份上原谅杀死自己女儿的学生。
想不到她却腹黑到底,把两个少年折磨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或许,当罪人无法通过法律将其制裁时,唯有以暴制暴。
而对一个人最强的复仇,不是让他死,而是让他手刃自己最爱的人和唯一最懂自己的人。
因为人唯有失去重要的東西,才能真正明白“痛”是什么样的感觉。
片中,女孩母亲冷静的表情下,那一层又一层的心理转折,深刻道尽了一个平凡母亲无人能理解的悲伤。
而她也用行动告诉世人:这世上,不管是谁,做了错事就必须付出代价,情有可原、事出有因都不能被当作伤害他人的借口,错了就是错了。
影片使用大量高速慢动作、叠化、空镜头以及反射镜配合慢节奏的音乐,如此超长MV的风格,收获了奇特的效果。
罗生门式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也使得剧情张力十足、一波三折,高潮部分的时间逆流慢镜更是惊艳全场。
整个故事里,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善良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恶的。
或许,一直善良的人是因为从未被这个社会狠狠伤害过;而恶毒的人却是因为从未被这个世界好好爱过。
正如影片中表现的那样,前一秒还是至真至纯唯美的慢镜头,下一秒就是人性的最丑陋。
每个人的告白,都将故事讲述的逶迤婀娜。
一如电影之外伪善的我们,有的人伪装一下子,有的人伪装一辈子,前者被称之为恶人,后者则被称之为善人。
善恶之间,却是最难辨的。
最可恶的还是法律,未成年人和老人犯罪都不需要承担责任,真是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