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翩若惊鸿 9个月前 298次点击
开放系统:《文明之旅》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最后一期先导节目,咱们就说说,我准备怎么跟这个巨大的“不确定”相处。
干一个持续20年的大事,不能只想着今年怎么干,然后乘以20就完了。20年间可能发生的变数太多了。有一句话,叫做“未虑胜,先虑败”,那我不妨就想想,《文明之旅》这个项目会因为什么而失败?我想到了三个可能。
第一个失败的可能,是我的身体出问题了。比如提前挂掉了。这个最不怕。我们会提前把基础设计做完,我一旦不在了,自然会有后来者接棒。所以,我们在公司里面开玩笑说,我的追悼会和下一任《文明之旅》讲述者的招募大会,同步举行。
那第二个失败的可能,是这个项目在财务上持续不下去了。因为《文明之旅》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免费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赞助商或者其他的收入,会不会停呢?我觉得也不会。因为这个节目的形态,对资金需求的弹性非常大。有条件,支持的人多,咱就搭个摄影棚,大张旗鼓地干;没条件,咱就在书房里,支个手机,也一样干。有商业收入,我们多请点策划老师,多发点稿费;没有商业收入,咱自己看书,开着ChatGPT当助手,也一样能写出稿子。
那就还有第三个失败的可能,就是我渐渐地落伍了,跟不上用户和时代的变化了。你想,我今年51,后面20年,健康、精力、认知能力,不管我怎么努力,客观上也都处在一个下降的通道里。这是一定的事。那怎么办?这也是我下决心要干《文明之旅》这个项目之前,最犹豫的一个地方。
记得作家余华讲过一句话:“你哪次滔滔不绝后,带来的不是悔恨?”哈哈,我觉得真是金句。一个人决定要滔滔不绝地讲20年,还明知道老糊涂之后有可能会出丑,你说,将来会不会肠子都悔青了?
这个问题,其实也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尽一切可能邀请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个项目。打个比方说,我最早是一栋大楼的设计师、开发商。但是很快,我就必须要转型成大楼的运营商,请更多的人进来做自己的事,开店铺、办公司。最后,我干脆就变成这个楼的看门大爷,只管和出出进进的人笑呵呵地打招呼。我,随着年岁渐长,是一个逐渐退出的态势,而我邀请来的人,则是在这里各取所需,各显其能。
说白了,越多做事的人参与,就越能保证这个项目生命力的延续。所以你看,问题就转化了:不是我该怎么尽量做好《文明之旅》?而是《文明之旅》怎么能尽可能对做事的人有用?我想,至少是这四类人。
第一类人,我得让《文明之旅》这个节目对观众有用。这里指的有用,不止是看了节目涨了知识这种用处哈,而是非常具体的,比如,父母和孩子每周一起看《文明之旅》,会不会成为一项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一起看《文明之旅》,会不会是一个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个思路,还有待大家我们一起慢慢开发。
第二类人,我得让《文明之旅》对知识界的朋友有用。
现在,我们每期节目都会聘请历史学界的策划人、审稿人。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开放,反正从1000到1912,一共913期节目已经摆在这里了,有没有人愿意提前为我们做策划的?或者你就在这一年的目录下面,自己做一个某个主题的番外篇?或者干脆,罗胖讲一期,你也在这一年讲一期。如果水平不错,我可以把你的视频和我的放在一起啊。如果你的水平高出天际,干脆,我就藏拙了,这一年就请你替我讲了。有商业收入的话,我来付费给你啊。
如果你说,我不愿意说,我就愿意写,也挺好。很多人都喜欢一本大神作,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这就是一本只写历史上的一年的书,非常经典。那现在的年轻学者,如果你也有意写这样的书,可以选择一年,你来写,到时候,我们《文明之旅》节目请你当策划人,还替你首发这一本书。这不也是历史、人文领域的学者破圈的一个途径吗?
还有,如果《文明之旅》节目积累了一批观众,我们是不是有机会把人文知识的线上讲座开起来啊?让每个专业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都有机会走向公众。
第三类人,我还得让《文明之旅》对善于做活动的朋友有用。
有很多书店的老板,咖啡店的掌柜,经常想办个线下活动,但是苦于没有内容。那《文明之旅》这个节目是不是也能帮到你呢?每个周三,召集一些朋友,线下一起看《文明之旅》,顺便搞个读书会、讨论会、小聚餐什么的。如果活动办得好,我们还能替你宣传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到线下参与活动。没准也能帮到一些书店、线下空间提升品牌和人气呢?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第四类,我还得让赞助商觉得有用。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其实古往今来,所有做文化工程的人,都要经过这一个“用处”的考验。我举一个中国人熟悉的例子,比如李白和杜甫,谁的诗写得更好?坦白地说,如果纯粹从诗歌的文学水平上说,我还是要投李白一票。但是,到了宋代的时候,注释杜甫诗集的,号称有上千家,所谓“千家注杜”。而注释李白诗的,就少得可怜。从这个角度比,杜甫被称之为“诗圣”,比李白这个“诗仙”的地位就要高多了。为什么?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杜甫更有用。
李白诗歌的题材相对窄,不是在喝酒就是去喝酒的路上。杜甫就不一样了,从日常生活到战场厮杀,从政治主张到山川美景,在他的诗里面都能找到。所以,古代文人专门有人用“集杜诗”来写作的,这事文天祥就干过。把杜甫的诗拆开重组,原字原句,又能变成一首新的诗,来表达自己。
更重要的是,杜甫的诗非常讲究格律。这是宋代科举考试要用到的。所以学杜诗,有助于考进士。
这下你明白,为什么李白的文学成就高,但是杜甫的历史地位更高了吧?说白了,杜甫更对后人有用。
《文明之旅》这个节目最大的特征,就是漫长且有规律。我们有的是时间慢慢探索,怎么对你更有用。如果你有什么奇思妙想,也欢迎告诉我。
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上世纪60年代写过一本书,叫《幻象》。他说,现实世界有各种幻象迷惑我们,那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更多更好的新信息触及我们。
什么信息?“来自过去、来自上帝、来自我们痛恨或自以为痛恨的世界的那些信息。”我们要做这样一种人,让陌生、异己和外部的观念在我们这里通行无阻。
20年的《文明之旅》项目,对我而言,意义就在于此。它让我可以不被现实世界的幻像迷惑,到过去的、更超越性的、自己更不熟悉的地方去寻找新的信息。让这些新东西,在我的身体里通行无阻。你要不要一起?
《文明之旅》节目马上就要在2024年2月28号上线了。对我来说,这是踏上了一条艰难且漫长的路。
这一刻,我心忐忑。这一刻,我恳请你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