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cat 1周前 123次点击
马骥,字龙媒,商人的儿子,生得风度翩翩,仪态优雅。
他从小就风流倜傥,喜欢歌舞,经常跟梨园弟子一起演戏。扮成锦帕缠头的旦角,就像美女一样好看,所以他又有“俊人”的雅号。
十四岁时,马骥进府学读书,很有名气。父亲年老体衰,停了生意,在家闲居。
他对马骥说:“就凭这几卷书,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我儿还是接替老爹经商吧。”
马骥从此便逐渐学起做买卖来。
跟人到海外经商,船被飓风吹走。经过几天几夜,来到一座都市。
那里的人丑得出奇,看见马骥来了,认为是妖怪,连喊带叫,纷纷逃跑。
起初,马骥看到这种情景,也大为恐惧。直至知道这是该国人害怕自己时,反而借此来欺负该国人了。
遇到吃东西的,马骥就跑上前去。人们惊慌逃跑,马骥便吃剩下的食物。
不久后,他进了一座小山村。那里的人,有相貌像人的,但是衣衫褴褛,像乞丐。
马骥在树下休息,村人不敢上前,只是在远处看他。
时间长了,村人觉得马骥不会吃人,才逐渐凑上前来。
马骥笑着和他们谈话,语言虽然不同,但仍能听懂一半。
于是马骥讲述自己的来历,村人大喜,遍告邻里说,来客并不捉人吃。
不过,奇丑的人看一看就走,终究不敢近前。
那些近前的人,五官位置还都和中国人(注:“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相同,他们一起摆下酒食来请马骥。
马骥问他们怕自己的原因,回答说:“曾听祖父说,由此往西二万六千里,有一个中国,当地人民的样子大都长得非常奇怪,但只是听说,今天才相信这是真的。”
马骥问他们为什么穷,回答说:“我国所看重的,不是文章,而是体貌。那些体貌最美的当上卿,次一点儿的当地方官,再差一点儿的也可以求得贵人的宠爱,所以能有美食来养活妻子儿女。像我们这些人,刚生下来就被父母看作不祥之物,往往被抛弃了。那些不愿抛弃的,其实都是为了传宗接代。”
马骥问这国家叫什么,回答说:“叫大罗刹国。都城在此地以北三十里处。”
马骥请求领他前去观光,于是人们鸡叫起身,带领马骥一同前往。
天色大亮后,他们才抵达都城。
都城用黑石砌成城墙,颜色如墨,楼阁高近百尺,但屋顶很少用瓦,而用红石覆盖。
拣来红石碎块在指甲上磨,和丹砂没有两样。
当时正值宫中退朝,朝廷中驶出一辆伞盖华美的车子。
村人指点说:“这是相国。”
马骥一看,相国的双耳都长反了,有三个鼻孔,睫毛盖着眼睛,像帘子一样。
接着又有几人骑马出宫,村人说:“这是大夫。”
并依次分别指明他们的官职。
这些人都长得狰狞怪异,只是随着职位的逐渐降低,也相应地不那么丑了。
没过多久,马骥走上归程。街上的人望见马骥,都连喊带叫,跌跌撞撞地逃跑,像遇到怪物似的。
村人极力解释,街上的人才敢在远处站住。
马骥回村后,国中无论大人小孩,都知道村中来了异人。于是士绅官宦争着要开开眼界,便让村人邀请马骥前去做客。
然而马骥每到一家,看门人就关上大门,一家男女都偷偷地从门缝中边看边议。过了一整天,还是没人敢接见马骥。
村人说:“这里有一位执戟郎,曾为先王出使外国,见过的人多了,或许不会怕你。”
马骥登门拜访执戟郎,执戟郎果然很高兴,把马骥奉为贵宾。
一看执戟郎的长相,像个八九十岁的人,眼睛凸出,胡须卷曲浓密,就像刺猬。
执戟郎说:“早年我奉国王之命,承担出使的使命最多,唯独不曾到过中国。现在我已一百二十多岁,又得以见到上国人物,这不能不上报天子。不过,我退隐山林,十余年没踏朝廷的台阶了。明天早晨,我为你走一遭。”
随后,摆上酒饭,尽主人待客之礼。
酒过数巡,执戟郎叫出歌姬舞女十余人,轮番表演歌舞。
这些人长得像夜叉似的,都用白锦缠头,红衣拖在地上,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歌词,唱腔与节拍都很离奇。
执戟郎看得高兴起来,问马骥:“中国也有这些音乐吗?”
马骥说:“有。”
执戟郎请马骥学唱这种音乐,马骥便敲着桌子唱了一支曲子。
主人高兴地说:“真奇妙,歌声如同凤鸣龙啸,我从没听过。”
第二天,执戟郎前往朝廷,把马骥推荐给国王,国王欣然准备下诏接见。
只因有两三个大臣说马骥长得古怪,恐怕使圣体受惊,国王才没下诏。
执戟郎立即出宫告知马骥,表示深为惋惜。
过了很长时间,马骥与执戟郎喝醉了酒,舞起剑来,把煤涂在脸上,扮作张飞。
执戟郎认为这样很美,说:“请你以张飞的面目去见宰相,宰相一定愿意任用你,丰厚的俸禄就不难得到啦。”
马骥说:“咳!当作游戏还行,怎能换一张脸去谋求荣耀显达?”
执戟郎坚持要他这么做,马骥才答应下来。
执戟郎摆了宴席,邀请执政要员喝酒,让马骥画好脸等待。
不久,执政要员来到,执戟郎叫马骥出来见客。
执政官员惊讶地说:“真奇怪!怎么原先丑陋,现在变漂亮啦?”
便与马骥一起喝酒,喝得非常高兴。
马骥婆娑起舞,唱起《弋阳曲》,满座无不为之倾倒。
第三天,执政要员纷纷上奏章推荐马骥。国王大喜,派使者手持旌节去召马骥。
见面后,国王问中国的治邦安国之道如何。
马骥委婉陈述,大受嘉许赞叹。
国王在离宫设宴款待马骥。
酒兴正浓时,国王说:“听说你善于演奏雅乐,可以让寡人听一听吗?”
马骥立刻即席起舞,也学歌姬舞女的样子以白锦缠头,唱了一些靡靡之音。
国王大悦,当天任命马骥为下大夫。
马骥时常参加国王的私宴,受到的恩宠极不寻常。
时间长了,朝中百官对马骥假扮的面目颇有察觉。无论马骥走到哪里,总是看见人们交头接耳地议论他,与他不甚亲密。
至此,马骥感到孤立,惴惴不安。他随即上疏请求辞官退休,国王没有答应;又要求短期休假,国王便给他三个月的假。
于是他乘坐驿车,载着黄金和珠宝,又回到山村。村人敬畏地跪着行走,来迎接他。他把钱财分给往日与自己交好的人,村人欢声雷动。
村人说:“我们这些小民受了大夫的赏赐,明天我们去赶海市,应能找到珍宝玩物来报答大夫。”
马骥问:“海市在什么地方?”
回答说:“那是海中的集市,四海的鲛人聚集在这里出售珍宝。四方十二国都来这里贸易,还有许多神人游戏其间。那里云霞遮天蔽日,间或波涛大作。而贵人看重自己的性命,不敢经受艰难困苦,都把钱财交给我们,让我们去代买奇珍异宝。现在离赶海市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马骥问他们怎么知道哪天有海市,回答说:“每当看见海上有朱鸟飞来飞去,七天后便有海市。”
马骥问出发的日期,想与村人一起游观海市,村人劝马骥看重自己的身份。
马骥说:“我本是飘洋过海的客商,还怕风浪吗?”
不久,果然有人登门交钱托购珍宝,马骥便与村人把钱财装上船。
船能容下几十人,平平的船底,高高的栏杆,十人一齐摇橹,激起层层浪花,船行如箭。
大约走了三天,远远看见水云荡漾的海中,楼阁层层叠叠,贸易的船只密集如蚁。
不一会儿,他们抵达城下,只见城墙上的砖都与人一样长,城楼高耸云天。
系船停泊,登岸进城,只见海市陈列的奇珍异宝光彩耀眼,大多是人间没有的。
这时,一个少年骑着骏马跑来。市上的人纷纷奔逃躲避,说此人是“东洋三太子”。
太子经过这里时,看着马骥说:“这不是异邦之人吗?”
当即有为太子开道的人来问马骥的乡籍。
马骥在路边行礼,把自己的籍贯姓氏一一陈述。
太子高兴地说:“既然承蒙光临,真是缘分不浅!”
于是给马骥一匹马,请他与自己并肩骑马同行。
他们出了西城,刚到海岛的岸边,人们骑的马嘶叫着跳进水中。
马骥恐骇异常,惊叫失声。
只见海水向两边分开,如同屹立的高墙,不久就看见一座宫殿,以玳瑁装饰屋梁,以鲂鱼鳞铺成屋瓦,四壁亮晶晶的,光可鉴人,十分耀眼。
马骥下马拱手行礼,走进宫殿,抬头看见龙王高高在上。
太子启奏说:“臣在商市闲逛,遇到一位中国的贤士,领来进见大王。”
马骥上前行拜舞礼。
龙王又说:“马先生是才学之士,文章定能超过屈原与宋玉。我想有劳马先生挥动如椽大笔,写一篇《海市赋》,万望不吝倾珠泻玉的妙笔,成此美文。”
马骥伏地叩头,接受命令。
于是有人给他拿来水晶砚、龙鬣笔,纸张光洁似雪,墨气芳香如兰。
马骥立即写下一千余言,献到殿上。
龙王十分赞赏地说:“马先生才能出众,为水国增光不少!”
召集龙族各支,在采霞宫聚饮。
酒过数巡,龙王向马骥举杯说:“寡人有个心爱的女儿还没有如意的对象,希望能嫁给先生,先生或许还有意吧!”
马骥离开座席,充满感激,惭愧不安地应承下来。
龙王对身边的人说了些什么,不久便有几个宫女把龙女扶了出来。
珮环“叮咚”作响,乐曲骤然奏起。
拜礼结束后,马骥偷偷一看,龙女真是一位漂亮的仙女。
龙女拜完后,起身离去。
不多时,酒宴结束,头结双鬟的婢女打着彩绘的宫灯,领马骥走进旁宫。
龙女身着浓妆,坐在那里,等待马骥的到来。
只见珊瑚床上装饰着金银、珍珠、玛瑙等八种珠宝,帷帐上的流苏缀着斗大的明珠,被褥芳香而轻软。
天刚亮,妖艳年少的双鬟婢女便跑来侍候,在他们身旁站满。
马骥起身后,快步走出,前去上朝拜谢。他被封为驸马都尉,那篇赋被传送到诸海。
诸海龙王都派专人前来祝贺,争先恐后地送请柬叫驸马赴宴。
马骥穿着锦绣的衣裳,骑着无角的青龙,前面有人喝道,后面有人簇拥,一行人出得宫来。
数十名骑马的武士一律身佩雕弓,肩扛大仗,光彩闪耀,填塞道路。一路上,马上有人弹筝,车中有人吹笛,只用了三天,便游遍了诸海。从此,马龙媒的称号传遍四海。
龙宫中有一棵玉树粗可合抱,树干像白琉璃一样晶莹透明,中间有淡黄色的树心,树梢比胳膊细些,树叶类似碧玉,约有一枚铜钱那么厚,细碎的叶片垂下浓密的树荫。
马骥经常与龙女在树下歌唱。树上开满类似栀子的花儿,花儿每落一瓣,都发出清脆的金玉之声,拾起花瓣一看,如同红玛瑙雕镂的,亮光闪闪,逗人喜爱。
龙宫时常有一种奇异的鸟叫着飞来。此鸟生着金碧间杂的羽毛,尾上的翎子比鸟身还长,发出的叫声如同哀怨的笛声一般悲切动人肺腑。
每当马骥听到这种鸟的叫声,就会想念故乡,于是对龙女说:“我外出三年,远离父母,每当想到这里,就涕泪满面,汗流浃背,你能跟我回家去吗?”
龙女说:“仙凡道路阻隔,我不能陪你回去。我也不忍心因夫妻之爱,夺去你与父母的天伦之乐。容我慢慢想个办法。”
马骥听了不禁流下了眼泪,龙女也叹息说:“这势必不能两全其美了。”
第二天,马骥外出归来,龙王说:“听说你想家了,明天早晨整装启程行吗?”
马骥表示感谢说:“作为旅居外乡的孤臣,承蒙错爱,加以优待宠爱,衔环报恩的心愿郁结在肺腑之中。请让我暂时回家探亲,我会想办法再来相聚。”
晚上,龙女摆下酒宴,与马骥话别。
马骥要定日后相会的日期,龙女说:“情缘已经了结啦。”
马骥悲伤异常,龙女说:“要回家奉养父母,体现了你的孝心。人生的聚会离散,一辈子就像一朝一夕一样,作妇孺伤心哭泣之态又有何用?从此以后,我为你守贞,你为我守义,两地同心,就是夫妻,何必朝夕厮守,才算白头偕老?如果谁违背了今天的盟誓,就只有不幸的婚姻。假如担心无人料理家务,纳一个婢女做妾就可以了。还有一事相告,自结婚以来,我似乎有了身孕,请你现在就为孩子起个名字。”
马骥说:“是女孩,可叫龙宫;是男孩,可叫福海。”
龙女要马骥留下一件信物,马骥拿出在罗刹国得到的一对红玉莲花,交给龙女。
龙女说:“三年后的四月八日,你可乘船到南岛来,那时我把亲生骨肉还给你。”
拿出一个鱼皮袋子,装满珠宝,交给马骥说:“把这东西珍藏起来,几代人吃穿也用不完的。”
天刚微微发亮,龙王摆下饯行的酒宴,送给马骥许多礼物。
马骥施礼告别,出了龙宫,龙女坐着羊车,把马骥送到海边。
马骥登上海岸,跳下马来,龙女说了一句“请多珍重”,回车便走,一会儿就走远了。
海水重新合拢,龙女再也无法望见,于是马骥返回家乡。
自从马骥乘船出海以后,大家都认为他已经死了。等马骥回到家里,家人无不感到诧异。
幸好父母健在,只是妻子已经改嫁。马骥这才明白龙女说要他“守义”的话,恐怕已预知今日之事。
父亲想让马骥再婚,马骥没同意,只是收了个婢女做妾。
马骥牢记三年的期限,届时乘船来到南岛。看见两个小孩坐在水面上漂浮着,拍水嬉笑,位置不动,也不下沉。
马骥近前去拉孩子,一个孩子无声地笑着,拽住马骥的胳膊,跳到他的怀里。另一个孩子大声哭泣,似乎在埋怨马骥没有来拉自己。
马骥也把这个孩子拉上岸来。仔细一看,孩子是一男一女,全都容貌秀美。头戴花冠,花冠缀着美玉,美玉便是那红玉莲花。
孩子的背上有个锦囊,打开一看,有一封信,上面写道:想来公婆均平安无恙。匆匆三年过去,一道红尘把我们永远隔开,一湾清浅的海水使我们音信难通。对你思念不已,终于郁结成梦;时时引领远望,徒然只增劳顿。
面对蔚蓝的茫茫大海,满腔怨恨又能如何!想起奔月的嫦娥还在月宫孤身独处,投梭的织女仍在惆怅地面对天河,我是何人,却能与你永远相爱?一想到这里,我又总是破涕为笑。
分别两个月后,竟生了一对孪生儿女。他们现在已经能在母亲怀里咿呀学语,对大人的言笑也颇能领会其意,已会找枣吃,抓梨吃,离开母亲也能生活了,所以我把他们恭敬地送给你。我把你赠送的红玉莲花缀在花冠上作为标记,当你把孩子抱在膝头时,就像我也在你身边一样。
听说你能履行往日的盟誓,我的心愿得到抚慰。我这一生决不变心,至死也决无二心。梳妆盒中珍藏的物品,不再是兰香袭人的脂膏;镜里照见新近的打扮,也久已不施粉黛。你像远行的游子,我是游子的妻子。即使两地分隔,不能亲近,又怎能说不是夫妻和谐?
只是我还在想,虽然公婆已经抱上孙子孙女,却不曾与儿媳见面,按情理推断,也算缺憾。一年后婆婆去世后,我会亲临墓穴送葬,以尽为妇之道。
从此以后,女儿龙官平安无事,不会没有见面的日子;儿子福海长生不老,或许还有往来的途径。请多加珍重。说不尽的心里话就说到这里。
马骥反复看信,直抹眼泪。
两个孩子抱着马骥的脖子说:“我要回家!”
马骥愈加悲恸,抚摸着两个孩子说:“你们知道家在哪里?”
两个孩子哭个没完,稚声稚气地直喊回家。
马骥望茫茫海水,辽阔无际,与天相接,只是头梳如雾的环形发髻的龙女却渺无所见,如烟的波涛间并无道路可通。只好抱着孩子登船返航,怅然回到家里。
马骥知道母亲活不长了,就把周身衣服都预备齐全,在墓地种了一百多棵松树和柏树。
过了一年,母亲果然去世。
当灵车来到墓穴旁边时,只见有一个女子披麻戴孝,站在墓穴前面。
大家正在惊讶地打量她时,忽然急风骤起,雷声轰鸣,接着下起暴雨,转眼之间,那女子已不知去了哪里。而新种的松柏原先枯死许多,至此全都活了。
儿子福海渐渐长大,常常想念自己的母亲,有一次忽然自己跳到海里,几天后才回来。
女儿龙宫因是女孩,不能前往,就时常关上房门流泪。
有一天,白天骤然变暗,龙女忽然走进门来,劝龙宫说:“你自己也要成家的,干吗哭哭啼啼?”
说着赐她一株八尺高的珊瑚树、一包龙脑香、一百颗明珠、一对八宝嵌金盒,作为嫁妆。
马骥听见龙女的声音,突然闯进屋里,拉着龙女的手哽咽哭泣。
顷刻间,一声惊雷破屋而入,龙女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