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翩若惊鸿 2年前 265次点击
妈妈,是婴儿牙牙学语时发出的第一个音节,是孩子懵懂时世界的全部。母亲,是无私之爱的化身,是平淡中的长久守护,也是我们生命中永远的来处与归途。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关于母亲的绝美文段,感受中外名家笔下那些深沉而温柔的母爱。
亲人用心的呵护、温暖的陪伴,我们沉浸在亲情中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思考和行文的角度。当谈到深切而温暖的亲情,我们又可以用上哪些技巧来将其淋漓尽致地描摹呢?
( 一 )
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迟子建《龙眼与伞》
赏析:
选文记叙了“母亲送伞”这一事件,通过记叙女儿“写作被打断—向母亲发火—看到母亲离开”的过程,间接表现母亲送伞、受阻、离去,鲜明地反映出母女之间既亲密又疏离的矛盾关系。
在记叙过程中,作者还对女儿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写,从被打扰的不快、被唠叨的厌烦到意识错误后的懊恼、望着母亲背影远去的羞愧,表现出女儿逐渐感知母爱、理解母爱的心理变化。
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女儿在阳台上眺望母亲离去的描写,飘飞的雪、微弓的背、缓慢的脚步、夹在腋下的伞,构成了一幅温暖而辛酸的画面,既侧面凸显出女儿深深的愧悔之情,也让母亲勤劳、质朴、真诚的形象跃然纸上。
( 二 )
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在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
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
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辉,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
——丁立梅《爱,踩着云朵而来》
赏析:
选文记叙了母亲来学校接我的场景。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先是想象母亲为“我”“拔了爱吃的萝卜,烙了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等具体场景,通过出行前准备的周全,突出了母亲的拳拳爱女之心。作者还细写了去学校之路的复杂,但不同于“我”来学校时的“记不住路”,“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了正确的地点,两相对比,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母亲克服万难来见女儿的热情。
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与外貌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秋末梧桐叶与菊花都有明媚的颜色,渲染出一派温暖的气氛。母亲就在这样的黄昏中令“我”意想不到地来了,“鲜艳的碎花绿外套”与“被风撩起”的“方格子三角巾”这些外貌细节让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在作为女儿的“我”眼中,被余晖照耀着的母亲更是无限美好:“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黄昏,秋色,面带笑容的母亲,构成一幅温馨美好如奇迹降临的画面,女儿的惊喜与感动、母爱的质朴与深厚,都让读者印象深刻。
( 三 )
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林清玄《透早的枣子园》
赏析:
选文记叙了在“我”童年生活中常常发生的一件小事,即一边吃枣子一边从枣树上看母亲车衣服。“我”爬上枣子树,获得了另一个俯瞰世界的角度,也在观看母亲劳动的过程中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母爱的深沉。正是因为母亲的坚毅与勤劳,才能让处在清贫生活中的“我”仍能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去品尝一颗枣子的清甜。
本段语言质朴明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满是细水长流的深情。“青春正盛”“秀气”“坚毅”几个形容词,寥寥几笔将母亲美丽而坚强的形象写得宛然在目。母亲的言传身教,是孩子人生的宝贵财富,这样辛勤的母亲,也感染了童年的“我”,潜移默化中成为了“我”的人生楷模,让“我”在清贫的生活中也能够有“无所畏惧”的精神。
( 四 )
妈妈是不服老的,每次我回乡,她都会一大早去市场备料,一定会做我爱吃的鲜肉汤圆,把她蓄积了很久很久的爱,很用力很用力地包进去,让我的眼泪在吃汤圆的时候,随着愧疚的心,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林清玄《一碗入心》
赏析:
选文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细节中,表现出细腻而深沉的母爱。母亲明白,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而言,最想念的总会是儿时记忆里味蕾的“那一口”,即使已经不再年轻,她依然要早起为了自己的孩子,做一份回忆里的美食。
鲜肉汤圆这一食物,不但是“我”最爱的美食,更是母子之间情感传递的纽带。“很久很久”“很用力很用力”“一滴一滴”使用叠词加强表达效果,强调这看似平凡的食物中凝结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与牵挂,也表现出“我”漂泊在外、难以回馈这份深沉母爱的愧疚之情。
( 五 )
母爱是栋很老的房子,坐落在村庄的影子里,所有的子女都把她忽略,知道珍惜时,不知何时已坍塌溘逝;母爱是一双粗糙的手,生长着岁月的茧子,轻拍着柴门,挑拣这最好听的童话,轻轻地放在孩子们的梦里;母爱是把神奇的尺子,丈量着渐行渐远的步子,是盼望是希冀是越来越白的发丝。
——雷黑子《母亲》
赏析:
选文运用了比喻与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母爱比作老房子、粗糙的手与神奇的尺子,从中串起母亲与孩子相处的生活点滴,强调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也暗藏着今昔的对比。母亲一生操劳,默默陪伴着孩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可孩子们长大后却纷纷离开,徒留孤单的母亲在日复一日的期盼和等待中渐渐衰老。“村庄的影子”“岁月的茧子”“越来越白的发丝”等描写让母爱这一抽象主题化虚为实,让论述带有画面感,令人动容。
文段既展现了母爱不计较付出与回报的无私,也警醒着子女们不要一味只知索取,要及时尽孝,多陪伴母亲,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你的心中是否也像各位名家一样,珍藏着关于母爱的点点滴滴呢?那些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细节又引发了你的哪些感悟,在评论区试着把它们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