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归零,方显英雄本色 张富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4 翩若惊鸿 2年前 120次点击

誓言铮铮,说一次就管一辈子;初心不改,胸膛里永远装着出发时的方向;拿起的是责任,放下的是名利——这就是英雄本色。

敢于归零,方显英雄本色》

2018年冬,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所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12月3日,曾任来凤县政法委干部的张健全,向县人社局出示父亲张富清为配合信息采集出示的材料。这些被悉心珍藏的陈年材料,记录了张富清的赫赫军功:

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获“战斗英雄”称号两次,还有一枚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

这位深藏功与名的“人民功臣”,直至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被人知晓。

张 富 清 其 人

1924年,张富清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24岁时,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

1948年,张富清作为壶梯山战役的突击组长,攻下碉堡、歼灭敌人。之后,又率领突击组六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即便负伤仍坚持战斗。无论是搜索任务,还是带队夜间作战,他都不负使命。

1955年已是二军教导团副连长的张富清,脱下戎装,转业到恩施最艰苦的来凤县,自此开始默默为人民做事。

张富清自己的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位退役老兵,其余的都不曾知晓。现今已九十五岁高龄的张富清,深藏功名地在来凤县生活了六十余年。直到2018年底,因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张富清不得不拿出证书材料,才意外“曝光”。

习近平主席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生坚守初心、本色不改,他以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2019年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颁授勋章。在8位同获该荣誉的老前辈中,95岁的张富清年事最高,却可能是最不为人所熟知的一位。

默 默 奉 献

彰 显 家 国 情 怀

曾经,作为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战功显赫的张富清可谓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在他退役后,却主动选择到来凤县工作——在这个湖北恩施最偏远、最困难的贫困山区,他奉献了大半生的心力。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张富清在来凤生活的漫长岁月里,他先后在粮食局、外贸局、建设银行、卯洞公社等单位工作过,那些最苦、最难的工作,他都主动承担起来,毫不抱怨。

六十多年间,无论自己的生活有多困难,张富清都只字不提自己曾经的战斗功绩,更不愿以此向党和国家寻求救助,身边人也是直至最近,才知晓他的显赫功绩。

九旬高龄的老人,谈及少年时并肩作战、早早牺牲的伙伴,不禁热泪盈眶、动情不能自已,“太多了!他们才是英雄,他们才是功臣!我有啥好显摆的……”

那些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中的光辉印记,被张老深深地埋藏心底、视为寻常。在他褪去军装之后,仍在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奉献。

2012年4月,88岁高龄的张富清经医生诊断,必须高位截肢。面对要失去一条腿的事实,他依旧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还在伤口愈合后,就开始慢慢练习走路。

“我要发扬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能做的事,我愿意做。”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这是他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张富清也确实做到了,经过一年左右的锻炼,他已经能借助助行器,上楼下楼、买菜做饭,实现了生活自理。

在进行白内障手术,选择人工晶体时,他选择的是便宜的,“我都休息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了,节约一点是一点。”家中放的降压药,他不让家人碰,“我的药费是公家报销的,只能我个人用,家里人不能享受,不能占国家的便宜。”

他视名利为身外之物,却将一只国家慰问的搪瓷缸,随身携带、视若珍宝,“这是全国人民慰问的缸子,是全国人民对我的爱戴,我要一直留着……”他的家国情怀,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展现。

  从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水稻增产解决基础温饱,乃至北斗系统升空,为祖国大地指引方向。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爱国者们践行着自己的家国理想。

  在中国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也正是由于许许多多但求耕耘、不问收获的默默付出者,祖国才能有今日之辉煌。而在张富清这里,家国理想便是战场上的保家卫国、拼死搏斗、从不畏惧;在和平年代,便是吃苦耐劳、深藏功名、默默奉献。

静 静 陪 伴 与 朴 素 生 活

对于外人和儿女,或许可以隐藏得了身上的伤疤,但对于亲密的枕边人,却再难如此。张富清的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的身体上有多少战争留下的痕迹。

张富清夫妇,原是同乡,曾担任妇女主任的孙玉兰,与张富清相识相爱后,便追随他来到小县城,度过一生。直到如今,张富清还是喜欢亲自下楼买菜,给妻子炒几个菜,两人一起一边吃,一边看着电视说说笑笑。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或许对于他们,的确如此。

张富清和孙玉兰夫妻俩,共生养了四个儿女,残疾的大女儿,至今由母亲在家看护,小女儿是普通的卫生院职员,两个儿子也是从基层的教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县里的干部。没有一个子女在张富清曾任职的单位上班。

一家人都是这样,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静静地陪伴着彼此,朴素地生活着。儿子张健全回忆起童年生活,自己和兄弟姐妹常常穿的是印着“含氮量”字样的衣服,那是母亲用便宜的尿素袋为他们改造的。

张富清也是这样,平均每条裤子都要换3次补丁。直至今日,生活条件已比早先好多了,张富清也还是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家属楼里,拒绝铺张浪费、不愿下馆子吃饭,除了生病去医院,也从不坐出租车。

这位“战斗英雄”与他的老伴,也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在自己的小家中,传递着最珍贵的财富。

  “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战斗英雄张富清,在国家危难时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勇克敌人;待山河平顺,便安居一隅,不辞辛劳、默默奉献六十载。

  面对子女,他将传奇、名利隐于平淡生活之下,传递着脚踏实地、无悔付出的信念理想;而对世人来说,他更以自身为标榜,诠释着最质朴、纯粹的生命箴言——平凡亦不凡,无名亦伟大。

何谓平凡,何又谓不凡?在张富清老人的身上,我们看见了平凡,也看见了不凡,平凡的是他的日常起居、工作内容,不凡的是他的过往荣誉、从容心态乃至对时代的影响。

无言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以其一生的行动,不改本色地诠释了默默奉献与低调处事的品格、静静陪伴与朴素生活的品质、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坚守。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