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7 翩若惊鸿 2年前 137次点击

清代的文学家张潮曾在《幽梦影》里描述他心目中的美人形象:“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可谓是此语的完美解读,西子貌,咏絮才,一颦一笑皆不俗,自有一段风流态度。

曹雪芹用如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容貌绝世、超凡脱俗的贵族少女形象,黛玉的美深入世人心中,那么,黛玉具体美在何处呢?现在不妨就跟着我一起具体看看其美之一二吧~

林 黛 玉 其 人

宝玉初见黛玉时,眼中的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这一描写可以说是奠下了大多数读者心中对林妹妹的基本印象。首先是体弱多病,病如西子胜三分;再者是心思敏感纤细,多愁善感,整日伤春悲秋,比较爱哭,还有就是多疑多惧,爱耍小性子发脾气。

鲁迅先生就曾直言不喜欢林妹妹,受不了她整天愁眉苦脸,哭哭啼啼,小肚鸡肠。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黛玉的性格丰富饱满,具有多种特质,对她的评价褒贬各异也实属正常现象。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区别于大众认知,也更真实的黛玉吧~

黛玉葬花

嬉 笑 怒 骂 皆 玩 笑,贾 府 高 级 段 子 手

林黛玉爱哭是确确实实的,但如果一提到林妹妹就只想到哭哭啼啼就显然是误解了。

实际上,和其他花季美少女一样,林妹妹除了爱哭,还爱笑爱闹,是个顽皮可爱的小女生。园子里每次赏花作诗、聚餐玩闹,她都乐在其中,开心得不得了,常常笑岔了气,伏在桌子嗳哟嗳哟叫。

此外,林黛玉还幽默感十足,是大观园里的高级段子手,段子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还多有出处。

第三十七回,大观园成立了海棠诗社,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取一个风雅的名号。探春喜爱芭蕉,自称“蕉下客”,黛玉当即打趣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着解释开来,原来古人有云“蕉叶覆鹿”,探春自称是“蕉下客”,可不就是一只藏在芭蕉叶下的鹿了,所以黛玉才戏谑着要人把探春牵了去做鹿脯吃,惹得众人大笑。

打趣探春的林黛玉

还有第四十二回,贾母命惜春作一幅大观园行乐图,当大家说到绘图的准备工作时,宝钗特意为惜春开了一个用料单子,单子最后写道:“生姜二两,酱半斤”,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疑惑不解,黛玉一派天真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自然引出一场捧腹大笑。

林黛玉平日里与园子的姐妹们相处,都是活泼开朗,爱开玩笑的,一颗心完完全全沉浸在欢声笑语里,就像是明朗洁净的天空,没有一丝丝愁云的暗影,充满着青春朝气,尽显少女的天真烂漫。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幽默与王熙凤、刘姥姥等人的幽默极不相同,她的幽默主要还是在于一个“雅”字,善于雅谑,所开的玩笑都十分巧妙且多有来处,宝姐姐就一直很佩服林妹妹说段子的技能,嬉笑怒骂皆成玩笑,“真真颦丫头这张嘴啊,让人恨也不是,喜欢也不是!”

博览群书的学霸妙语连珠,玩起段子来也是不落俗套,有林黛玉的地方永远妙趣横生,真真可以说是大观园的开心果了。

  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为能适应繁复的世界,我们会下意识地对进行分类,给陌生的事物贴上熟悉的标签。譬如有人第一次接触百香果,了解到这是一种水果,他便能迅速建立认识。

  但标签化的认识总是片面且偏颇的。曹操常为人讽刺为“奸雄”“国贼”,但他一统中原、大破乌桓,为稳定北方作出了重要贡献;林黛玉在世人眼里总是娇娇滴滴、哭哭啼啼,实际她还天真烂漫、幽默风趣,是大观园里的开心果。可见,在建立初步认识后,仍要深入了解,才能作出贴近事实的判断。

林黛玉

品 行 之 诚 悫,胸 怀 之 皓 洁

真 不 愧 情 界 中 人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这样描述黛玉和宝钗: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闺阁淑女端的是“温柔敦厚”,黛玉却生就伶牙俐齿,锋芒毕露。她常专挑人的不是,嘴又爱刻薄人,于是得了个待人接物小心眼的评价。

但实际上,曹雪芹在字里行间写尽了黛玉的真性情。她不卑不亢,以自己的真性情对待所有的人,对贾府上下都是一视同仁,不因元春的贵妃地位而对她百般恭维,也不会在下人面前觉得高人一等。

香菱学诗,开始是向宝钗请教的,宝钗却拒绝了她,笑她“得陇望蜀”,倒不如多花点心思与园里的众多姐妹搞好关系。

香菱转而向黛玉请教,黛玉被她学诗的热情感动,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她:“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之后,黛玉更是不厌其烦地对香菱作的诗进行修改,最终帮助香菱完成了诗作。

而与紫鹃、雪雁等丫头更是打成一片。紫鹃与黛玉说话,有时也是没大没小,当黛玉和宝玉吵架时,紫鹃可以大胆直接批评她:“宝玉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黛玉对此也是不恼。

钗黛交心

最值得说道的便是黛玉对宝钗的态度转变。有好一段时间,黛玉不喜欢宝钗,认为她“有心藏奸”。

在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家玩起了牙牌令,轮到黛玉行令时,她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这是《牡丹亭》的曲词,《牡丹亭》和《西厢记》在那个时代被视作“淫词艳曲”,闺中女子读不得。

宝钗当时听出了却未拆穿,还为黛玉送来燕窝补养身体,并真诚对黛玉的“大胆”援引进行劝解,黛玉由此改变了对宝钗的偏见,与宝钗推心置腹,之后二人更是亲如姐妹,再也没有了矛盾。能对一直暗中较劲的对手道歉,并放下心中芥蒂,可见林妹妹的胸襟还是很宽广的。

黛玉素来被认为是“孤标傲世”“爱使小性儿”,但抛开偏见,深究原著,她其实是一个慷慨坦荡、心如明镜,拥有一个真诚之心的君子。

  “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经过世事的磋磨、人生的洗练,这颗善良之初心难免会蒙上尘埃。然而,与人相处,与人相交,正需要真诚与善良。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忠肝义胆,日月可鉴;又如钗黛交心,敞开心怀,昔日矛盾,皆成云烟。若无一颗真心,又如何能得如此真挚情谊。

  历尽世事的磋磨而依旧单纯坦率,陷于俗世的泥淖而保持内心澄明。坚守初心、保持善良,诚为不易;但正因不易,却更珍贵。正如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共 2 条评论
远洋 2年前
0 

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林黛玉,其实1000个人心中也有1000个贾宝玉 或者是薛宝钗 史湘云,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翩若惊鸿 [楼主] 2年前
0 

看到这篇文章之前,我和鲁迅抱一样的看法,哈哈哈。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