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和尚抛尸冤案

5 墨纸一笔画惆怅 7小时前 55次点击

大宋太平兴国三年秋,洛阳城郊的官道上扬起一阵尘土。一队衙役押着个戴着枷锁的和尚匆匆赶路,引得田间劳作的农人纷纷驻足观望。

"听说了吗?那和尚杀了李家庄王老六的媳妇梅氏,真是造孽啊!"

"出家人竟干这等勾当,该千刀万剐!"

窃窃私语随风飘入和尚耳中,他枯槁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却终究没有出声辩解。自那日不慎跌入枯井,发现井底女尸后,县衙的板子、夹棍已让他明白——辩解只会换来更残酷的刑罚。

三日后,洛阳府衙内,丞相向敏中正伏案批阅公文。这位年近五旬的朝廷重臣虽两鬓微霜,双目却炯炯有神。他展开新送来的案卷,眉头渐渐紧锁。

"张县令呈报,和尚通奸杀人案..."向敏中轻声念着,手指在"诱骗有夫之妇梅氏外出杀害"一行上反复摩挲,"怪哉,一个云游僧人,怎会刚到本地就与妇人勾搭成奸?"

师爷赵德安凑上前道:"大人,此案证据确凿,那和尚已画押认罪,只待刑部批复便可问斩。"

向敏中却不置可否,忽然问道:"案发至今几日了?"

"回大人,不过五日。"

"五日..."向敏中若有所思,"传令下去,将人犯押来洛阳,本官要亲自审问。"

赵德安面露难色:"大人日理万机,这等小案何劳..."

"人命关天,岂分大小?"向敏中打断道,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

三日后,和尚被押至洛阳府衙。公堂之上,向敏中端坐案后,仔细打量堂下跪着的犯人。那和尚约莫三十出头,面容憔悴,额角还有未愈的伤痕,僧袍破烂不堪,露出的手腕上满是淤青。

"报上名来。"向敏中开口道。

"贫僧...贫僧法号慧明,天台山清凉寺僧人。"和尚声音嘶哑,显然受过重刑。

"慧明,本官查阅案卷,你上月初九方至洛阳,案发于十二日,前后不过三日。"向敏中目光如炬,"短短三日,你如何与梅氏相识并勾搭成奸?"

和尚浑身一颤,额头抵地:"大人明鉴,贫僧根本不认识什么梅氏..."

"大胆!"一旁的赵德安厉声喝道,"县衙已有你亲笔画押,还敢狡辩?"

向敏中抬手制止,继续问道:"你既认罪,可知用何凶器杀害梅氏?"

"这..."和尚支支吾吾,"贫僧...贫僧不记得了..."

"可是鬼头刀?"向敏中突然问道。

和尚如蒙大赦,连连点头:"对对,正是鬼头刀!"

堂上衙役闻言,有几个忍不住笑出声来。向敏中亦抚须大笑:"好个糊涂和尚!鬼头刀乃刽子手行刑所用,你一个云游僧人,如何会有这等凶器?"

和尚这才明白自己又着了道,顿时面如土色,伏地痛哭:"大人明鉴!贫僧冤枉啊!"

向敏中示意左右退下,只留赵德安在侧。他走到和尚跟前,温声道:"本官观你举止,不似奸恶之徒。若真有冤屈,不妨直言。"

和尚抬起泪眼,见向敏中神色诚恳,终于哽咽道出实情。

原来那日慧明云游至李家庄时天色已晚,路径不熟,不慎跌入一口枯井。井底竟有一具女尸,他惊恐万分,正欲呼救,却被闻声赶来的村民当作凶手扭送官府。

"县太爷不容分说,先打了三十大板..."慧明解开衣襟,露出背上狰狞的伤痕,"后来用了夹棍,贫僧实在熬不过,只得...只得认罪..."

向敏中听罢,面色阴沉如水。他扶起和尚,沉声道:"若你所言属实,本官定还你清白。但需暂时委屈你在牢中再待几日。"

退堂后,赵德安忍不住问道:"大人真信这和尚所言?"

向敏中轻叹:"你可见过哪个杀人凶犯连凶器都说不清楚?此案疑点重重,恐怕另有隐情。"他沉吟片刻,"传我令,选十名精明捕快,乔装改扮前往李家庄一带暗中查访。"

次日清晨,十名捕快化装成商贩、农夫等模样,悄然离开洛阳城。其中一名唤作马成的捕快扮作

布商

,来到李家庄外的茶摊歇脚。

茶摊是个简陋的茅草棚子,由一位六十出头的老太婆经营。见有客人来,老太婆殷勤地倒上粗茶,眼睛却不住地打量着马成。

"客官打哪儿来啊?"老太婆搭讪道。

马成操着外地口音:"从西京来,往郑州贩布去。"

老太婆眼睛一亮:"西京来的?那可听说前几日送去的和尚杀人案如何判了?"

马成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哦,那案子啊...昨日一早就问斩了。"他压低声音,"听说是向丞相亲自监斩,那和尚临刑前还喊冤呢,谁理他!"

老太婆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喜色,匆匆收了茶钱就往后屋走。马成使个眼色,躲在附近的几名捕快立即跟上。

后屋里,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正在喝酒。老太婆推门而入,喜形于色:"三儿,放心吧!我刚问了个西京来的客人,说那和尚昨儿已经被向丞相砍了脑袋!"

汉子长舒一口气,仰头灌下一碗酒:"这下可踏实了!那秃驴当了替死鬼,也算他命该如此!"

话音未落,房门被猛地踹开。马成带人冲了进来,冷笑道:"李三!你的事发了!"

李三大惊失色,抄起板凳就要反抗,却被训练有素的捕快们三下五除二按倒在地。老太婆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

三日后,洛阳府衙再次升堂。这次堂下跪着的换成了李三和那茶馆老太婆。向敏中一拍惊堂木,李三便如竹筒倒豆子般供认不讳。

原来李三与梅氏的丈夫王老六素有积怨。那日他趁王老六外出,持刀潜入其家,欲行不轨。梅氏激烈反抗,李三恼羞成怒,将其杀害后抛尸枯井。不料次日就有和尚跌入井中,李三便顺水推舟,散布和尚与梅氏有染的谣言。

"小人原以为此事天衣无缝..."李三磕头如捣蒜,"谁知那向丞相明察秋毫..."

向敏中冷笑:"你以为嫁祸于人就能逍遥法外?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转向老太婆,"你身为长者,不但不劝人向善,反倒助纣为虐,该当何罪?"

老太婆痛哭流涕,承认自己收了李三钱银,帮他打探消息。

案件水落石出,向敏中当堂释放慧明和尚,判李三斩立决,老太婆流放千里。退堂后,向敏中特意留下慧明,赠他银两作盘缠。

慧明跪地叩谢:"大人明镜高悬,救贫僧于水火,此恩此德,没齿难忘!"

向敏中扶起他,语重心长道:"为官者当以民命为重。此案若非及时发现,险些铸成大错。你今后云游,也当多加小心。"

消息传开,洛阳百姓无不称颂向敏中断案如神。有诗赞曰:

"枯井冤情暗日昏,明公慧眼辨假真。

鬼头刀下藏机巧,茶肆言中露歹心。

三木之下多屈鬼,一朝堂上见清臣。

从今洛水滔滔处,尽道向公不冤人。"

此后数月,洛阳境内官吏审案皆格外谨慎,再不敢轻易用刑。而向敏中断案的故事,也在民间口耳相传,成为美谈。

共 1 条评论
好热,好热,好热,抬头看天,等待六月飞霜的降临。等不到原来是因为和尚没变成豆窦娥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