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翩若惊鸿 2年前 196次点击
人生如一刻不停奔涌向前的洪流,若不与岛屿暗礁相撞相搏,便难以激起朵朵壮丽的浪花。人生又如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荆棘载途,道阻且长,若在高山沟壑面前选择妥协退让,便只能困守于狭隘,任生命之火赢弱暗淡下去。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困在牢笼里的,它们身上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生活的惨淡,于沧海横流间与现实的围城相抗争,同命运的压迫相反抗,在冒险的征程中追寻生命真谛。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露易丝·格丽克、海明威和马尔克斯的经历与著作,让我们从他们的反抗精神中,感受生命的热烈和意志的坚韧。
露 易 丝·格 丽 克:以 诗 涅 槃
或许在有的人眼中,露易丝·格丽克的一生是令人艳羡的,从怀揣着诗歌梦想、早早崭露头角的天才少女,到站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她身上似乎始终闪耀着璀璨荣光。可事实上,荣光背后的是格丽克多年来经历的煎熬淬炼,是一场挣扎与反抗的生命突围。
格丽克出身于一个文艺氛围浓厚的知识分子家庭,这让她获得了优渥的教育与文学的启蒙,但父母强势的性格与望女成凤的迫切却也为年幼的她套上了无形的枷锁,让格丽克如一个牵线人偶,只能遵从他人的意愿而活。
萌芽的自我意识挣扎着破土而出,精神觉醒带来的成长伴随着极大的痛苦,促使格丽克选择以长时间节食的极端方式向外宣告自己对身体和思想的主导权,尝试着从被安排好的人生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厌食和抑郁的梦魇束缚了格丽克长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的精神跋涉中,格丽克曾无数次立于死亡的崖边,默默咀嚼着辍学和失败婚姻带来的哀伤。幸而,在生存与死亡的漫长拉锯战下,格丽克终究通过诗歌开辟出一条通往灵魂深处的幽深曲径,诗歌创作令她内在旺盛的生命力寻找到了新的栖息地。她重新审视内心世界,将爱、生命、死亡交织相融为诗的语言,以不屈的反抗精神张开生命的翅膀,化身飞鸟自逆境的深渊中飞跃而上,实现了动人的涅槃。
海 明 威:文 坛 硬 汉
提到海明威,相信许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那本享誉世界的名著——《老人与海》。海明威本人也同书中年迈的古巴渔夫一样,以绝不低头的抗争精神诠释了英雄的一生。
海明威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曾在非洲的深草丛中围捕过狮子,也曾顺墨西哥暖流游弋而上搜捕比自己还要大的枪鱼。他热爱拳击运动,初出茅庐便敢挑战强大的职业拳击手;还毅然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竭力捍卫正义。年轻气盛的海明威正是如此在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震撼体验中与自我的极限对抗,一遍遍地去触碰火热蓬勃的生命内核。
战争中,海明威目睹了人之为人的尊严被暴力所践踏,这样的残酷让他在战后陷入了精神危机,迷惘与彷徨促使他重新思考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离开战场后的海明威以手中之笔控诉战争的罪恶,捍卫生命、尊严、自由与爱,践行着一位作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马 尔 克 斯:孤 独 之 声
孤独,是贯穿马尔克斯整个文学创作历程的关键词。他从民间文化和记者生涯的见闻中萃取精华,融入自己亦虚亦实的魔幻想象,在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小说世界中缓缓讲述拉美大陆的苦难与历史。
从16世纪到19世纪,整个拉丁美洲都受制于殖民主义无情的铁爪,正如马尔克斯所说:“拉丁美洲是由欧洲的残渣堆积成的。”拉美人民遭受了殖民统治者的独裁统治、经济掠夺,而强势文化也在无形中渗透着拉美各国,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盘根错节。
肩负着作家的使命感,马尔克斯义无反顾地介入社会现实,蔑视并反抗一切强权统治,以民族危机为创作源泉,以一个个瑰丽离奇的故事,在风云激荡的时代里为拉美人民发声。
“文学意味着不妥协,意味着反抗。”回望马尔克斯的写作之路,他以创作为武器,针砭时弊;以文学为纽带,将自己的生命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略萨评论马尔克斯为“拉丁美洲的弑神者”,这一评价恰如其分。
无论是露易丝·格丽克、海明威还是马尔克斯,他们都将苦难与挣扎淬炼成诗,执笔反抗命运的荒诞与残酷,让自己的灵魂在文字中获得解放,同时也将澎湃的生命力传递给万千读者。
你读过这三位作家的作品吗?
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佩服书中主人公 老渔夫的与大海各种 艰难险阻 斗争的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