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慢下来的从容与自信 神清散朗,林下之风

7 翩若惊鸿 2年前 138次点击

当董卿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华服加持,灯光聚焦,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的目光都被她吸引;而在文化类节目中淡抹素妆的她亦相宜,不急不徐,引经据典中输出节目的深度思想,完美诠释了“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果把春晚舞台比作一场喧闹的入世,董卿职业生涯中一路稳扎稳打,专业敬业,才在高光下坐稳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近几年,她却选择了“清寂出世”,减少主持节目的曝光度,从台前转型到了幕后,在学习和思考中沉淀自我,让自己慢下来。正如她曾说的:“《从前慢》,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倒不是说要去过多慢的日子,而是希望有这样一份能慢下来的从容与自由。”

那么是什么让董卿慢下了脚步?她又是如何保持从容的灵魂与自由的思想?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董 卿 其 人

1973年董卿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他们对于女儿教育的严格要求让年少的董卿感到高压,却也为她奠定和培养了良好的文化素养与学习习惯。对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在她心中深种,此后她一路收集阳光雨露,终于等到梦想萌芽破土。

1994年,原先在话剧团工作的董卿意外被录取为浙江电视台主持人,从此开启了自己的主持生涯。此后,从浙江电视台到东方卫视,又转战全新改革成立后的上海卫视,直到被中央电视台器重,一级一级挑战都被董卿化为机遇,实现了自己职业道路的晋升。

然而看似顺遂的风光背后也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几段职场生涯,每到一个新岗位,在寻找自己发挥的空间时,她总觉得自己有所欠缺,于是选择以学习深造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边工作边学习,她先后获得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专业、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硕士文凭。再后来她甚至暂停了工作,2014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

正如董卿自己所言:“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不断学习,不停思考,她从一个半路出家的主持人成长为台风稳健、大气的央视春晚“台柱子”;凭借深厚的涵养在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故事里的中国》中独挑大梁,收获好评;最后实现优雅转身,成为了《朗读者》节目的制作人,将心中对于文化宣传的蓝图付诸实践,也由此收获了人生的新身份与新境界。

扫 眉 才 子 知 多 少

近几年董卿的身影越发少见,甚至缺席了主持十余年的春晚。工作的空白期里她在忙于访学,回归家庭,充实自我,不断思考。当整个央视开始尝试“转型”,从策划制作综艺节目到以朱广权、撒贝宁为代表的主持人“解放天性”,走上了幽默、亲民的道路,董卿的再度回归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最新的《故事里的中国》系列,她在文化类节目里对话学者大家侃侃而谈,游刃有余;面向观众嘉宾也能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节目中的董卿凭借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完美消化了文化的内涵,成为了节目的亮点之一。她气质如兰、才华比仙的表现让人们认可了她一直以来的自我修炼。

回首来路,数段回炉深造,日夜潜心阅读,让董卿驾驭起诗词歌赋,散文书信都能言之有物,从容有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让董卿把阅读刻在了生活的习惯中,沉浸在文学的诗意里。在采访里她提到,至少保持每天睡前一小时的阅读已经是她雷打不动的日常;与自我的对话中更加确定思考阅读书本所能带给自己的裨益胜过费心于外在的保养。

里尔克曾说:“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的单纯的心去信仰。”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支持着董卿在市场和消费浪潮中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缓慢却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前行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几十年的习惯与积淀让董卿心里模糊的想法愈加清晰。这一次她把自己对文学的向往与理解写成了策划案,最后以《朗读者》的形式为观众呈上了一份文化精品,为自己收获了“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和”的称赞,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转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丧文化”甚嚣尘上,当霓虹闪烁、财富自由夺人眼球,是否还能有一块净土可以洗去铅华,安放灵魂?

  对董卿来说,这块净土是阅读。“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数十年阅读品鉴积淀,一朝诞生《朗读者》之作,为自己构造了超越世俗,对话情感与艺术的空间;于徐霞客而言,这块净土是远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委身于乌烟瘴气的朝堂,而是纵情山水之间,用脚步丈量山河,记录见闻,亲自感受民间悲欢。

  金玉其外,败絮却不足以支撑起长久的光鲜,唯有时时哺喂我们的灵魂才能获得永久的支柱。在物质世界中不忘平衡精神追求,方能实现自我的和谐。

文 化 价 值 回 归

选择参与制作、主持一系列文化类节目除了符合董卿的文化追求,她也明白自己对于这份事业的全情投入,尽心尽力更是背负着一份社会责任。

古人有云:“开卷有益。”而在浮躁的当今社会,能够沉浸在阅读中,感知文字背后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对于许多人已经是渴望而不可得。工作繁重的压力让人喘息不及,阅读环境缺失,阅读只能停留在碎片化的阶段,失去了灵魂与重量。

董卿和《朗读者》团队从宏观策划到细节呈现都仔细琢磨,精心挑选经典文字,希望通过这档节目,能够改变大众对于情感体验的麻木冷淡,激发深度阅读的热情,再度唤醒社会与文学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除了阅读,对中国古诗词、还有文艺作品的宣传也成为了她重点关注的领域方向。董卿深知:“没有一个强大的自信的文化,你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的强国。”中国的发展速度之下,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改善,然而从中诞生的流行文化是破碎而同质的,“娱乐至死”随时威胁着民族的记忆与根基。

作为资深电视行业从业者的董卿心系民族文字与文化,发挥自己的长处,调动资源,深耕文化类节目的制作,践行着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人对于民族与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在自己的岗位和领域中,她和团队希望借这一类电视节目吸引社会关注,传播中华文化,让情感、情怀能够代代传承。

  历史从来并非个别伟人写就,微观之下,是一个一个如你我的平凡人在日常岗位中默默耕耘,尽力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又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参与和见证。

  故宫技师“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在宫闱之中,潜心修补,架设起穿越时空的廊桥,让国宝得以世代流传;董卿铭记六字人生箴言:“不害怕,不后悔”,自觉新闻人引导文化的使命,放下已有成就,大胆转型为制作人,为民众呈上文化节目盛宴。

  崔卫平曾说:“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时代洪流中,每一个微小的个体犹如蜉蝣颗粒,可是当我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力游弋,迸发出微光,星光所聚拢之处定能织就璀璨星河。

共 1 条评论
远洋 2年前
0 

优雅知性的美女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