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点,阴阳学说篇。

4 用户39970 2个月前 133次点击

往期回顾

中医学的核心观念是

A.阴阳五行

B.脏腑经络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八纲和六经辨证

E.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答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正文

第三单元 · 阴阳学说

1,判断:

阴阳可以代表两个事物相互对立统一的属性,又可以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A.正确

B.错误

C.不确定

答案:A.正确

解析:

在大的层面上,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天为阳,地为阴,人体背面为阳,前面为阴

在小的层面上,事物本身也有阴阳两面,在脏腑中,五脏为阳,六腑为阴。

而且事物的阴阳属性是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水”本身阴性的,但是蒸发后变成了“气”相对来说就为阳了。

2,以下哪项是阴阳的特性_______。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交感互藏

D.阴阳的消长平衡

E.阴阳的互相转化

F.以上都是

答案:F.以上都是

解析:

1.对立制约:阴阳互相对立,如果一方少了,另一方就会增强,就好比体内有10个单位,5阴5阳,阴阳平衡是正常健康的状态,因为一些缘故损耗掉了1阴,则阳就会多一个,变成了“6阳4阴”。 

出现以阴虚为主,不能制衡阳的症状

就应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同样,阳虚则阴盛应当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互根互用:阴阳虽然对立互相制约对方,但是也互为根本,一旦一方彻底消散,另一方也绝对活不了。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3,在六淫邪气中以下哪项属阳?_______。

A.寒

B.风

C.湿

D.燥

答案:B.风

解析:

阴阳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

在六淫邪气中

“寒、湿、燥”邪属阴

“风、暑、火”邪属阳

4,在体内阴阳的变化中哪项变化是错的_______?

A.阳盛则生热

B.阴盛则生寒

C.阳虚则虚寒

D.阴虚则虚热

E.阴阳互损并能转化

F.以上都对

答案:F.以上都对

解析:

阳主动的多1分,和因为阴虚导致阳多1分,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同的表现。

阳盛引起的发热,属于实证,发热面红,高烧不退,还有灼烧津液的表现,口渴、烦躁、喜喝水,便秘等。

阴虚引起的虚热,属于虚证,低烧、骨蒸潮热(像打冷颤一样打热颤,并伴随着出汗),盗汗等。

阳虚则寒表现以虚证为主,如四肢冰冷,怕冷,喜热食。

阴盛则寒表现以实证为主,如体内痰饮水湿、腹痛腹泻等。

阴阳不是固定不变的,疾病也是相同的道理,会由阴证转为阳证,也可以从阳证转为阴证,也可以互相、同时损耗,导致“阴阳两虚”

5,用阴阳来概括药性,以下属于阳的是_______?

A.收敛

B.泻下

C.重镇

D.发散

答案:D.发散

解析:在药性· 升降浮沉中

升浮者为阳,具有升阳、发表、发散、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多为阳。

沉降者为阴,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的功效多为阴。

6,用阴阳来概括药的五味,以下哪项属于阳_______?

A.辛

B.酸

C.苦

D.咸

答案:A.辛

解析:

辛、甘、淡属阳,在功效上也多是祛风、散寒、缓和、补虚都比较强劲有力,并能驱邪如附子、甘草、茯苓。

酸、苦、咸属阴,在功效上都是收敛、沉降、泻下,相对来说比较内守,下降,如乌梅、黄芩、牡蛎。

7,阴阳来概括脉象,以下属于阴脉的是_______?

A.寸

B.数

C.涩

D.洪

答案:C.涩

解析:

按照脉象部位来分阴阳

寸为阳   尺为阴

按照脉象至数分阴阳

数为阳   迟为阴

按照脉象形态分阴阳

浮脉、大脉、洪脉、滑脉为阳

沉脉、小脉、细脉、涩脉为阴

8,用阴阳来概括症状,哪项为阳_______?

A.语声低微无力

B.面色鲜明

C.少言沉静

D.呼吸微弱

答案:B.面色鲜明

解析:

辨证时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来辨别是阳证还是阴证,如好动、烦躁、语音高洪亮、面色赤红结合上一题中的“阳脉”等进行辨别。

声音微小无力,不爱说话、不爱行动都属阴证、虚证。

9,阴阳的此消彼长体现了阴阳的_______?

A.对立制约

B.消长转化

C.交感互藏

D.互根互用

答案:A.对立制约

解析:

阴阳的消长可以分为“此消彼长”和“皆消皆长”。

1.此消彼长:是阴阳对立制约的表现,一方消减另一方就会不留余地的增强。

2.皆消皆长:是阴阳互根互用的表现,阴阳的根本是相同的,就会出现一方衰减另一方也衰减或一方增强,另一方也随之增强的现象。

10,阴阳相互转化、交感和合的动力源泉是_______?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阴阳自合

答案:C.交感互藏

解析:

阴与阳相互交织、相互感应。就好比太极图中的“鱼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都蕴藏着另一方。这种现象称为“交感互藏”

是阴阳双方之间互相滋生、互相联系的根本

是阴阳交感和合的动力根源,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关系的基础

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根据。

否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若是不能交感互藏,任意单独一方都不会独活。

11.阴阳之征兆是指?

A.水与火

B.左与右

C.光与暗

D.内与外

E.虚与实

答案:A.水与火

解析:

古人认为 水与火是阴阳的征兆

12.以下哪项是“阴中之阴”的时间_______。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后半夜

E.前半夜

答案:E.前半夜

解析:

在时间上也可以划分阴阳

上午 “阳中之阳”是一天之阳气升发之时

下午 “阳中之阴”随着日落月升,阳气也逐渐减弱

前半夜“阴中之阴” 进入夜晚后,阴气占据主导

后半夜“阴中之阳” 月落日出,太阳逐渐升起,阳气逐渐浓于。

13.“重阴必阳”体现的阴阳关系是?_______。

A.阴阳交感

B.阴阳转化

C.对立制约

D.阴阳消长

答案:B.阴阳转化

解析:

阴到了极点则会“生阳”,阳到了极点则会“生阴”,也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

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到了极点之后都会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

14.若五脏分阴阳,则下列正确的是_______?

A.心为阳中之阳

B.肺为阳中之阴

C.肝为阴中之阳

D.脾为阴中之至阴

E.肾为阴中之阴

F.以上都对

答案:F.以上都对

解析:

根据五脏的功能、属性、位置划分阴阳

1.心属火,位居在上,属阳,功能上主血脉、神明,是绝对领导、绝对重要的地位所以为阳中之阳

2.肺属金,位居在上,属阳,功能上主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与阴液有一定的解除,为阳中之阴。

3.肝属木、位居在下,属阴,功能上主藏血,血属阴,但是肝主疏泄,喜好升动,所以为阴中之阳

4.肾属水,位居在下,属阴,功能上藏精、主水、纳气,所以为阴中之阴

5.脾最为特殊,不仅是阴液汇聚最多的地方,更是属土,主运化,可以运化水谷精微,生成津液。所以是“最阴”的,为阴中之至阴。

(阴为有形之物,阳为无形之气,所以体内的津液、血液等有形都可以属阴。)

15.引起“虚寒证”的阴阳失调是_______?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答案:B.阳偏衰

解析:

阳偏衰,体内阳不足,不足以制约阴,相对来说阴就会多一些,阴盛则生寒,但是这是以“阳偏衰”为主的产生的,所以是“虚寒”多表现为:喜食热饮、热物的表现。

16.引起“虚热证”的阴阳失调是________?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答案:D.阴偏衰

解析:

体内“阴”不足,不能制约阳,相对来说阳盛,则生热,但也同样是以“阴偏衰”引起的,则是“虚火”。这也是“阴虚火旺”这一证的原因。

多表现为:低烧、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骨蒸潮热等,但是通畅津液是不亏虚的。

17.引起“实寒证”的阴阳失调是________?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答案:C.阴偏盛

解析:

阴盛则生寒,以阴盛为主,原有的阳气不足以制约突然茂盛的阴气,则导致体内生寒象,这种为“实寒”

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怕冷、怕风等。

18.引起“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________?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答案:A.阳偏盛

解析:

阳盛则生热,原有的阴不能制约茂盛的阳气,则生“实热”

多表现为:高烧、津液亏虚引起的烦躁、便秘等。

19.阴气虚损不足,日久影响阳气化生,引起阳气也不足的是_______?

A.阳损及阴

B.阴损及阳

C.阴阳转化

D.阴阳互损

答案:B.阴损及阳

解析:

因为阴阳互根互用,交感互藏的原因,一方的不足也会引起另一方也不足,在疾病上的表现也是相同的道理。

在一些疾病中,若是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迁延不愈还会引发新的证候。

20.“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适用于以下哪种情况_______?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答案:A.实热证

解析:

实热是阳盛,但阴不衰的情况,热盛则用“寒法”,把多余的热给排除。

实寒也是同理,阴盛,但是阳不衰,用“热法”,把多余的寒给排除,也就是“寒者热之”。

共 3 条评论
白日梦 2个月前
0 

谢谢,拿走了

天狼战神 2个月前
0 
Ok,感谢
彼岸花 2个月前
0 

拿走了,谢谢。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