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5 用户39970 2个月前 151次点击

经过体系特点、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学习后,开始中医基础理论中第五章的学习--藏象学说

藏(zàng)象学说,与之前篇章·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大有不同,并不具有那么深奥的哲学观念,

藏象学说是以“古代唯物观念”为核心,以“五脏一体观”为理论基础通过外在表现,研究内在脏腑的生理系统的一门学说。

什么是藏象学说?藏:藏于体内的脏腑,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是一门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表现,研究内在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但是,所研究的脏腑并非是现代解剖意义上的单独脏腑器官,而是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所提到的“五脏一体观”,以五脏和人体中心的整体观念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每学五脏中的一脏,便是学习以该脏为中心的整个生理系统,比如:“心”,不止学习心脏的功能,还有心包络、在五志、五行、体、液、开窍于何、经脉等整个以“心”为中心的生理系统。

藏象学说的形成:内容有三:

一、古代的解剖知识,解剖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灵枢卷中,在古代中医就有解剖,为各脏腑形态上奠定了基础

二、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比如头部出汗后受凉风而引起头痛,还出现了鼻塞、流涕、咳痰等症状,从而认识到了腠理、头、鼻、肺之间具有一定联系,此点也是藏象学说的主要来源。

三、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比如在疾病治疗时发现,患者既有有脾气虚弱又有大便稀溏的症状,但只治疗了脾脏、大便稀溏的症状也随之没有了,这就总结出脾气虚弱会导致大便稀溏,因为脾虚,脾运化的功能减退、导致机体消化吸收的功能失常,就会出现便溏的症状了

藏象学说在临床不论是辩证还是治疗上都十分重要,在理论体系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地位,比如在临床疾病中,对于骨头、牙齿、耳朵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牙齿松动脱落、耳鸣耳聋等,其病位在“肾”,因为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肾的精气可充盈骨髓而促进骨的生长发育,“齿为骨之余”,牙齿和骨头本是同源,皆依赖于肾精气的充养,肾又开窍于耳,听觉灵敏与肾中精气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肾中精气也逐渐减少,所以老年人会有耳背耳聋的表现。

藏象学说的内容

藏象学说中以脏腑为基础,根据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划分为,五脏:肺、脾、心、肾、肝。六腑:大肠、胃、小肠、膀胱、胆、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五脏的共同特点:满:指精气,实:指水谷(饮食物)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藏有精气而不流泻、把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生成精气,运输濡养全身及贮藏保管,所以,肺、脾、心、肾、肝五脏都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功能,在病理变化中,五脏常得虚证,精气不足。

六腑的共同特点: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传化水谷而不藏匿,把饮食物消化转化成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运到五脏,奇恒之腑,“中空有腔”是六腑的形态特征。所以大肠、胃、小肠、膀胱、胆、三焦都具有受盛(chéng),传化水谷(接受容纳、消化运行水谷)的功能。在病理变化中,六腑常得实证,水谷不运。

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

形态上与六腑接近,“中空有腔”,却不会直接接触到水谷、但还有贮藏精气的功能,功能上类似五脏。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五脏一体观”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脏腑分阴阳,一阴一阳相互表里,将脏和腑看成一个整体,相互影响。所以在治疗上,五脏实证可以泻相应的六腑、六腑虚证可以补其相应的五脏

脏腑表里的主要依据:

一、经络上循行路线的阴阳相对和相互络属

二、脏与腑之间在功能上的紧密联系,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心包与三焦相为表里。

五脏与各形体诸窍连结成一个主体。以五脏为中心,必定涉及到孔窍(眼、耳、鼻等),体表(皮、肌、筋等),体液(汗、涕、唾等)、以及五神、五志等等因素,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理系统

综上所述、便是藏象学说内容的基本介绍

藏象学说的发展虽有古代解剖的奠基,但仍主要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则方法。

若和现代解剖学相比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学说,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一体观”为基础,所描述的脏腑皆是以为“五脏为人体中心”的理论描述的

即使在现代解剖上,虽名字相同,但实际的脏腑功能基本不同,甚至所描述的器官都大有不同,

比如现代医学所称“上呼吸道感染”便类似于中医的“感冒”,一者认为于是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发于呼吸道,一者认为风寒、风热、暑湿、气虚、阴虚等各项因素均可能引起病位在肺卫

在理论不同,更何况于疾病呢,所以一定要避免混淆

共 2 条评论
清澈的河 2个月前
0 

大佬可以赐教吗?我们最近才学到

阴阳

用户39970 [楼主] 2个月前
0 

同学别那么叫哈。是真的不敢当啊。况且我的文章都是转发的。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