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案录:“鼠露贼赃”案

4 墨纸一笔画惆怅 2年前 188次点击

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的福建建宁府,有一天,进士出身的知府杨一鹗,接到退休官员林命的诉状,讲自己家被人偷窃,丢失6个皮箱,内装千余两白银。这是他数年为官所得,不但靠它养老,还要养育子孙,如今“官休财罄”,是“老幼嗷嗷,无以为命”,希望杨知府能够抓获窃贼,追出赃银,以救一家老小之余生。

林命与杨知府是同年,都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杨知府是二甲第80名,林命是三甲第185名,按照排名,杨知府与林命相差210位。林命先为金坛知县,调入京城为给事中,再升为广东按察使,受到弹劾以后被贬为金华府推官,便以七品推官退休,几年宦海,能够得到千余两白银实在也不容易,更何况那时候官员退休,如果没有特殊恩命,朝廷是不给退休薪俸的。这些银两既要养老,又要抚养家族,如今丢失了,岂不是要他的老命吗!好在杨知府是自己的同年,碍于同年的关系,总不能够见死不救吧!杨知府果然热情,当即就把林命引进花厅,备下茶点,耐心地听他倾诉。

原来,林命退休之后,并没有回到乡下,就在建宁府临江门内购买一处房产。这处房产属于一个破落户的,因为他负债累累,急需银钱,所以贱卖,但房屋已经很破旧,因此要重新装修。装修以后,又住了两年,林命觉得这样大一个院落,自己一家住着,也是浪费,便准备收拾出一个小院出租,以租金补贴家用。没有想到在收拾房间时,发现藏在阁楼储藏间的6只皮箱丢失了,那可是家里所有的积蓄,如今丢失了,如何生活呢?讲到此,林命已经是老泪纵横了。

看到同年伤心的样子,杨知府虽生怜悯之心,但也怀有戒心。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嘉靖年间,严嵩当权,打击与排斥异己,以至于连同年都互相倾轧,时人感叹:“士风颓陋,虽政绩无闻,而屡被弹劾”。这些人只想着自己荣华富贵,哪里管他人死活!更可恨者,总以排挤他人来获利,杨知府岂能够不防?

杨知府心想,林命为官时间并不长,能够在府城内购买大院落,应该是很有钱财,如今又被人偷盗千余两白银,看来他当官也没少捞,以他的陈述来看,应该还是留了一手。本来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他不肯说实话,我也没有必要与他客套,便提出到林家去勘验。

同年归同年,林命本来不愿意让这位同年知府去看自己的豪宅,可是现在有事求人家,要想藏富也不可能了,只好硬着头皮带着杨知府来到临江门的宅院。但见这是一个三进院的官宅,显然是按照五品官的规格修建的,林命是购买而来,因为自己是七品官退休,为了不违制,一是将门楼改动了,除去了色彩,变成黑门;二是将五进厅堂的前脸装上护窗,在外面看则为三进厅堂,也就不存在违制的问题。杨知府进了厅堂,发现有阁楼,得知储藏间就在阁楼上,便举步上得楼来,但见阁楼内灰尘积得很厚,好久没有打扫,地上有清楚的脚印。杨知府把林命叫来,让他辨认脚印,其中有林命自己的,这是他上楼检查储藏室,发现有人偷走皮箱时所留下的,是靴子所踩压而成;另外有两个人的脚印,乃是普通的麻鞋所留下的;还有一双脚印,是没有穿鞋,留下赤足痕迹。很显然,除了林命之外,还有3个人上过阁楼。那么这另外的3个人是谁呢?

杨知府先问林命:“此房屋是何时装修?请的是何人?”

林命回答:“乃是两年前装修,是本府密记木匠铺的掌柜密汲带人来修的。”

杨知府再问:“那天是你一个人上了阁楼,还是有人陪同你上的阁楼?”林命说:“那日由两个家人陪同上阁楼,两个家人都在。”

杨知府把两个家人叫来,仔细查看,乃是两个老仆,看上去忠厚老实不似恶人,而脚上穿着麻鞋,看来那麻鞋脚印应该是家人留下的,那么光脚的脚印是谁留下的呢?杨知府想:“这光脚的脚印应该是贼人留下的。可问题就来了,6只皮箱,贼人一个人如何搬走的呢?从脚印来看,没有在楼梯上走的,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杨知府环顾阁楼,发现光脚的脚印集中在窗前,显得非常凌乱。来到窗前验看,发现有一扇窗户没有从内插上,再看窗户木插销有刀撬的痕迹。打开窗以后,发现窗口离院墙不远,而墙砖有明显的绳勒痕迹,显然这6只皮箱是从这里放到院外,而光脚的人从这里放下去,肯定还有接应之人,因此可以断定偷盗的不是一个人所为,应该是个团伙,但这光脚的人是谁呢?接应的又是什么人呢?要想查到他们,不得不费一番心思。

杨知府一边盘算,一边观察四处,忽然发现有一只大老鼠,口里叼着只小老鼠,从院墙上跳到阁楼檐角,窜入阁楼之内,就不见踪影了。过了一会儿,大老鼠又出来,跳到院墙上,再跃到院外。约莫有一刻钟,大老鼠口中又叼着一只小老鼠回来,又窜入阁楼之内。

杨知府出身中人之家,小时候所住的祖宅常常有老鼠出入,把家里的衣物都咬坏了,为此杨知府从别人家里抱来一只大花猫,果然老鼠就少了。有一天,杨知府看到一只大老鼠叼着一只小老鼠从自己家离去,不久大老鼠又回来叼一只小老鼠,这是老鼠怕猫,所以搬家。林命家这间阁楼,没有住人,也没有猫,老鼠为什么搬家呢?虽然说今天来了许多人,老鼠可能害怕,但老鼠应该是往别处搬,不可能往人多的地方搬,究竟因为什么呢?林命的家人见到这只大老鼠,便说认识,因为这只老鼠曾经到厨房偷吃的,被家人追赶,曾经用铁铲铲断它的尾巴。杨知府想:“林命家人见过这只老鼠,应该是林家的老鼠,所生鼠子应该在林家才是,为什么这只老鼠到外面去搬小老鼠呢?”杨知府觉得奇怪,就叫手下人去跟踪那只大老鼠。果然,大老鼠又越出墙外,家丁们急忙跟上,但见大老鼠从一个墙洞里进入一个人家,不一会儿就叼出一只小老鼠,然后又赶回林家阁楼。家丁们发现,那个人家乃是密记木匠铺,便赶回来告诉杨知府。

一听说是密记木匠铺,杨知府马上就想起林命的房屋乃是密汲带着工匠维修的,既然老鼠往返于密记木匠铺与林家阁楼,其中定有什么关系,于是便率人赶往密记木匠铺,让衙役们团团围住以后,杨知府便破门进入密记木匠铺。

密汲见有官府的人闯进铺里,高声喊着:“光天化日之下,官府为什么私闯民宅!要知道国有国法!”杨知府根本不听密汲辩解,叫手下人先将其捆绑起来,然后搜查各房。就在这时,杨知府发现大老鼠进入卧房,便跟了进来。但见老鼠来到床前脚踏板下的一个小洞,便钻进去,过了一会儿,又叼出一只小老鼠,然后从墙角的鼠洞出去。见到此,杨知府命令手下,将脚踏板搬开,用脚在上面踩了踩,发现有一个老鼠洞,便让手下人从老鼠洞开挖,发现一个地窖。手下人下了地窖,从中找到6只皮箱,其中一只有破洞,打开一看,里面除了有银两之外,还有几只小老鼠,想必是老鼠以箱子为窝,因为箱子移动,小老鼠被带到这里,大老鼠听到小老鼠呼叫,便来这里营救,大老鼠只有一口,每次叼一只小老鼠,而这一窝老鼠10余只,所以大老鼠不断地往返。

既然找到赃物,杨知府便可以提讯密汲。杨知府先让衙役把密汲的鞋脱掉,检验其脚与阁楼上的光脚印相比照,发现那脚印根本就不是密汲留下的,但赃物在密汲家里发现,肯定会有同党,所以杨知府喝令其招出。密汲此时见赃物已经被发现,知道抵赖也没有用,更何况罪名总不能自己一个人承担吧!便把作案经过交代出来。

原来,密汲为林命修房时,发现阁楼储藏间有许多皮箱,便猜疑是宝贝,苦无机会下手。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密汲既然惦记这些皮箱,总是要寻找机会的。后来密汲认识建阳鼠贼渠魁蒋承熙,这个人可是了得,智巧轻捷,机变风生,夜无虚出,出必满载而归。本府市井无籍、衙门人役,凡是贪图钱财者,无不与之结纳,徒弟几以百计。他听密汲说林命退休以后,带回不少钱财,便让密汲画出藏有皮箱的储藏室图形,然后趁夜深人静,赤脚攀上阁楼,拨开窗户,潜入储藏室,偷出皮箱6只,用绳子系住,从阁楼上递出院外,同党在外接住,转移到密汲家中。等他们打开一只皮箱,发现箱内装有500两银子,六箱就应该是三千两,这可是一注大财。以蒋承熙的思虑,林命是个退休官员,一旦发现银两丢失,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报官查找,因此不如先将银两藏起来,等风声过去再分赃不迟。蒋承熙是首领,他的主意,又谁敢不听呢!所以便把6只皮箱藏在密汲家的地窖里。因为他们没有把6只皮箱全部打开,那只带有老鼠窝的皮箱把大老鼠引来,却没有想到杨知府居然跟着老鼠找到地窖,起获赃物。

听完密汲的交代,杨知府火速派人把蒋承熙抓获,并究出伙党谭漆,而蒋承熙居然是被3次刺字的窃贼,如今再次被获,定然会遭受重处。杨知府检验6只皮箱,让手下人把那窝小老鼠移至阁楼,让它们与大老鼠团聚。每只箱子内有500两白银,共计三千两,与林命报失的数目不符。杨知府派人把林命找来,相见礼毕。杨知府说:“年兄以失银告状,赖苍天有眼,已经擒获窃贼,但窃贼人多,恐怕他们把银两分散花销,要按照年兄所讲的数额归还,应该是很困难的!”以杨知府的思虑,怕林命得知窃贼擒获,再多报失窃,以便多追赃物,这样便可以除了追回损失之外,还可以赚上一些,因此讲到追赃困难。

林命说:“年兄果然名不虚传,仅仅一天便将案件破获,真乃神人也。想必这些贼人即便是分赃,因为时日甚短,也很难用尽。年兄尽力追赃,即便是少一些,老弟我也不会见怪。”林命此时夸奖杨知府,实际上还是惦记自己的银两,心想能够追回一些,总比不能够追回为好,所以满口应承,即便是少一些,自己也能够承受。

杨知府见林命没有过多的野心,也就放心了,便说:“年兄所告失窃银两太多,岂有窃盗而有偷银至千者乎?此状只有我能够受理,要是别的官,肯定不会受理,因为谁也不会想到窃盗能够偷窃这样大的数额。”

林命说:“年兄,我丢失的确实是千两白银,这是我多年为官的辛苦钱,岂能够欺瞒虚报?”

杨知府说:“如果是千两,当然是不能够少报,若是少报,将来也不可以多增。要是将窃贼审讯追赃,多追出的赃物可能是别人的赃物,如果年兄再说是自己的银两,就是冒认了。”

林命说:“如果能够将窃贼赃物追出,我仅要我丢失的千两,岂敢多认赃物?”

杨知府命人取出两只皮箱,打开一看,里面有千两白银,便先让林命写了领状,然后又拿出4只皮箱,打开一看,里面还有二千两白银。林命说:“这4只皮箱也是小弟的,当然二千两白银也是鄙人的了!”

杨知府说:“年兄状告是千两白银,如今却认有三千两白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应该从实讲来!”

林命说:“我丢失的实是三千两白银,在状告时,恐怕年兄不信,所以才说是千两,如今已经被查获,我愿意出千两以助公用,还望年兄海涵。”

杨知府说:“年兄此言差矣!我岂贪图年兄财产?如果要是贪图,给你千两,你也没有缘由反悔,因为你状告的是千两。年兄为官一场,也不容易,三千两全部领去,将来小心,别再让贼人惦记!”

为什么林命丢失三千两银子却说丢失一千两呢?这是林命的难言之隐,因为他当官的时间仅有6年,还多在七品官任上,按照当时的官俸,七品官一年仅有45两银子,即便是不吃不喝,6年下来也就是二三百两,虽然还有些陋规收入,但总不是合法的,所以林命不敢讲实话,更何况三千两再加上豪宅,也要防着同年的谋算。如今杨知府大度,林命只有感激的份了。后来他用这些钱把自己所著的《正气录》《春秋订疑》、《阳溪堂集》等著作出版,去实践那“留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的古训,让子孙学习本领,而不靠父辈积攒下的钱财过活。

送走林命以后,杨知府再次提讯那三名窃贼,因为是人赃俱获,这几人也没有抵赖,一一承认。杨知府判决如下:蒋承熙处以绞刑。密汲绞监候。潭漆因为是初犯,按律在右小臂刺“窃贼”二字。

本案中蒋承熙他们偷走皮箱,没有想到皮箱内有老鼠窝,把老鼠的孩子带走,大老鼠岂能够忍心丢掉孩子,所以往返他们藏赃物的地方,叼回小老鼠,结果暴露了赃物。

杨知府从老鼠叼子发现疑点,然后跟随老鼠发现窃盗偷走的赃物,并且擒住窃盗团伙。当所获的赃银超过报案数目,先是怕身为同年的退休官员得寸进尺,后又拒绝同年的行贿,可谓是正直的官员。他能够不以同年而屈法,也不以官宦而累及无辜,仅惩处三名主犯,而没有殃及与蒋承熙结纳的市井无籍、衙门人役,因为这些人有数百。寓刑于教,杀一儆百,自然维护了地方社会的稳定,故地方志说他“善于抚辑”。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

作者

积分:24454

我是一个专业的搬运工。故事笑话都是我搬运的内容。有喜欢的可以进来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