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资助穷商成富翁,落魄后求助他却遭拒,结局很意外

7 墨纸一笔画惆怅 2年前 152次点击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个山西富商,住在京城的豪华客栈里,他随身带的奴仆都有十几人,阵势很大,他的穿戴和车马很华丽。富商声称此番来京城,就是来纳捐谋取一官半职的。

一天,一位穿着破旧的老人来到客栈,求见商人。仆人见他很落魄,不肯替他通报。老人无奈,只得站在客栈门口等待,希望能见到商人一面。

几个时辰过去,商人终于出来了,老人迎上前去,商人认出了老人,对他很冷漠,只要了些茶水招待他,也不问老人为什么来找他。

老人很尴尬,顿了顿,只得主动表示了求助的意思,希望商人能给他点钱。

谁知商人听后,竟非常生气地说:“我现在捐官的钱都不够,哪还有多余的钱来帮你?”

老人忍不住了,他愤愤不平地当着客人的面,数落这位商人,说他忘恩负义,辜负了他十多年的帮扶情意,说商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原来,这位山西商人以前很穷,在他不到20岁时,老人已是一位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的县令了。老人见他可怜,资助他多年,还帮他娶媳妇,给100两银子让他做生意。

十几年后,这位穷商人慢慢发了财,成为富甲一方的富翁。

但老人年老后,因被人陷害而罢官,生活就没了着落,养不活一家人了,因此就想到了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商人。

商人因为过上了富裕生活,啥也不缺,但总遗憾没当过官,思来想去就想到京城捐官谋求一官半职。老人听说商人来了京城,也找来了。

老人的期望也不高,不希望商人全部回报自己,只希望能拿回当初资助的那100银子,能够让一家人生活不再那么局促,能有来有回的路费,这样就够了。

老人说到后面,想到之前自己闲适的生活,又见商人如此冷漠,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场面一度让在座的客人不忍卒闻。

但,这位商人的表现,令人很奇怪,竟然在一旁不为所动,就像没听到一样,让人想骂他“忘恩负义”、“为富不仁”等。

终于,客栈里一个姓董的浙江商人,看不下去了,他听完老人的陈述后,向山西商人问道:“请问兄台,这位老人之言可是真的?”

商人被如此问,脸顿时涨得通红,说:“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但我现在真的没有能力报答他啊。”

董某想了想,说:“兄台都是要当官的人了,还愁借不到钱吗?如果我借你100两银子,允许你1年以后还,不收你分毫利息,你愿用这钱报答老人吗?”

商人勉强回答道:“我当然愿意啊。”

董某又让商人写下借条,当客栈这么多客人的面,商人不好拒绝,只得写下借条。

董某收好借条后,就打开一个箱子,从里面取出100两银子交给了商人,商人虽然面上很是不悦,但还是取过钱交给了老人。

老人对董某很是感激,毕竟没有董某,他就拿不到这100两银子,也不能解一时之困了。

事情已然处理完毕,董某又出钱让客栈置办酒肉饭菜,邀请老人和商人一同饮食。老人很高兴,但山西商人高兴不起来,只敷衍到席毕。

老人再次感谢董某后,就离开了客栈,第二天董某就结账退房走了,从此再无音讯。

第三天,商人准备拿钱去捐官,但在清点随身钱财时,发现箱子里少了100两银子。但明明箱子的锁和封条都保持原样,并无任何破损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商人还发现,除少银子外,还少了一件昂贵的披风,令人不解的是箱子里还多了一张当票,上写赎金2000钱,这差不多就是董某置办的那桌酒席钱了。

原来,回报老人的那1000两银子和那顿酒席费,敢情都是自己早就付出的啊。商人这才明白,董某是一个厉害的江湖术士,自己被他捉弄了。

这件事情的真相,很快传到客栈其他客人的耳朵里,大家拍手称快。商人丢了钱财又丢了人,再也没脸住下去了,很快就搬走了,无人知其踪迹。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