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

2 用户39970 8个月前 113次点击

巍巍乌蒙,滚滚长江,锁钥南滇,咽喉西蜀。西南腹地,三省中枢,北进川,东入黔,古凿五尺险道通中原,今筑立体交通迎世界。此地谓之昭通。

任何地方的人介绍起家乡来都会整上几句“气势恢宏”的语句形容,我们昭通人大概也不例外。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夸赞经济;有风景名胜的,夸赞风景名胜;有历史名人的,夸赞历史名人;有大山大河,夸赞大山大河。实在感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就把这个地方的未来愿景和宏伟蓝图对别人侃侃而谈。这就是我们对家乡的情感,希望她好的更好,不好的慢慢变好。

大概是从去外地读书开始就对家乡产生了特别的感情或者说是对家乡的这份感情被从潜意识里激发起来。小时候觉得家里穷,长大点觉得村里穷,再大点的时候,看看新闻、读点书,了解点社会经济现状之后才知道,整个昭通都不富裕,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说“云南脱贫看昭通”的原因之一。

但是,穷并没有让家乡人萎靡不振,相反是在与贫穷的“斗争”中炼就了一代又一代铁骨铮铮的英雄儿女,就如王勃《滕王阁序》里所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之”。他们坚守在贫瘠的乌蒙山区耕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尽己所能创造财富,改变自身贫困,他们坚守社会道义,努力让社会有它该有的样子,他们是我们的前辈,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是米里的谷子,和他们一颗换十颗都不划算”一次听一位前辈传述这句话时,感慨万千,从此就再也没有忘记。前辈们面对生死抉择的关键一刻,忍辱负重的选择和告诫是我们晚辈必须学习的智慧,退一步不是懦弱,而是为了能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看望一位老人时,我们说他有福气,子女有本事而且还孝敬他,他说“最开心最高兴的不是现在,而是自己能做主的时候,特别受别人尊敬,村子里的外姓人遇着都和娃娃一起喊大爹、耶耶,现在不一样了,一天人都遇不到几个......”。言语当中我感受到了老人的些许无奈和遗憾。

老人说的话又何尝不是,年富力强时受人尊敬,老了,干不动了,退出工作奋斗的舞台,就渐渐被人们忘记、冷落,但凡热爱过生活的人,遇到这样的落差都会心生遗憾。

前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社会、为民族、为家庭付出,从头发白到胡子白,从胡子白到离开这个世界,他们的功劳绝对不仅仅是简单的用经济财富的实力来衡量的。前辈们也明白虽然自己退出了“江湖”,但是“江湖”仍旧存在,作为历经风雨的前辈还是在适时关注晚辈的“江湖道义”是正确还是错误或是执迷不悟。

该引导的时候在引导,该教训的时候在教训,该竖大拇指的时候在竖大拇指。不会一味的纵容,也没有虚情假意的吹捧,实事求是的关心是对晚辈最好的帮助,也是对家庭、民族、社会负责的表现。

现在我们生活的小地方,面对社会道义舍我其谁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内心里敬佩那些有舍我其谁精神的人一定是大部分;为工作、为生活、为追求勤勤恳恳奋斗的人不少,但也有少部分人置社会道义于不顾,走上歪门邪道。所以,作为前辈更要为晚辈们打打气、鼓鼓劲,人生短短几十年,稍不留神把路走偏,等再回首时,不是恍然如梦而是人已迟暮。

面对晚辈的年少轻狂、初生牛犊不怕虎、小马乍行嫌路窄的劲头,该纠偏的即时纠偏,可以包容的大度包容,不要一说着不听就是从此不管、不顾、不理,那社会还怎么进步,晚辈们还怎么成长!

作为晚辈,该刚强之时还得刚强,做事不知天高地厚和一味的柔软畏缩都不可取,老人们经常会举一个例子,甚至这个例子昨天都还在听一位老人说起,就是牙齿和舌头的例子。说生活中做事不要太刚强,柔软些好,坚硬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但是,也得看什么事啊!如果非刚不可还得刚啊,不然有的人牙齿掉了还去安上假牙干什么——要吃饭啊!

作为晚辈的我们更不应该急于求成。付出就想马上有回报,适合做钟点工。南宋张孝祥的“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思路。也不要尽是干些“花好看,果难吃”的蠢事,让前辈对我们就是除了多喝点白开水外,什么都懒得讲!那我们就无法进步,很难成长,担当不了重任。

作为晚辈的我们一定要了解并肯定前辈们的奉献,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不要盲目的用当下的社会生产能力或是唯经济实力强弱的观念和概念去评价前辈。当他们老迈时、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不要无知的认为老人是软弱是累赘,就像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郝兽医,他是“软弱”,但是当他牺牲时,那帮吃钢咬铁的汉子却产生了对日本鬼子从未有过的愤怒,以及对他们无知调侃老人而留下莫大遗憾的懊悔。“我们失去了软弱,并没有变得坚强”这句解说深深印在了心里。

人是无穷小和无穷大之间的一个中项。小的时候小如尘埃,大的时候,辉煌如太阳光。人们通常总是被自己亲身所发现的道理说服,更甚于被别人精神里所想到的道理说服。所以,每个人不经意的努力和环境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在无穷小和无穷大之间必须给自己寻个方向。

元代刘岳申的《申斋集》有言:“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铭于斯,其魂气无不之也,其死而有不澌者矣。”它的意思是:生在这里,生长在这里,死在这里,铭文也刻在这里,他的魂魄也应该在这里,这样他虽然死了,也算是死而不朽吧。作为一个地方的人,你是否也为你的家乡祝福过、奋斗过、奉献过!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那些敢于勇于为社会、为民族、为家庭做有意义之事的人,无论是平平淡淡还是惊天动地,他们的事迹,他们短暂的一生都将会在后人的史书中呈现。那时无论是以前的前辈还是现在的晚辈,我们都坚信只要是坚守底线,虔诚敬意为民做实事的人都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或是在年复一年中,猜疑变成确信,轻蔑变成敬畏。

时间已经告诉我们,前辈是什么样的前辈,时间还将告诉后人,我们是他们什么样的前辈!

目前还没有评论
添加一条新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去登录